理线、穿针、落针……12月2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新疆兰派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数控车间内,一名绣娘正埋头对自动化绣床进行定位校准,为纹样精准落点在绣布上提供保障,之后只需操作计算机选定尺寸,即可将绣案上的布料和色彩鲜艳的丝线加工为精美的桌旗套装。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锡伯族刺绣,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前,在锡伯族刺绣传承人的守护和传播下,这项文化瑰宝正通过融入科技创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据了解,新疆兰派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立足科技融合与设计创新,探索锡伯族刺绣产业化发展传承途径。2015年正式运营至今,通过自主设计开发软件已录入2000多种锡伯族刺绣纹样,取得包括打版软件在内的3项著作权,年生产旅游文创、家居生活、私人订制等产品20万件,解决了45名妇女的稳定就业,202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伊犁州税务局密切关注非遗项目发展,依托大数据分析,建立非遗行业企业“一企一策”跟踪台账,提供专题辅导和定制化“上门”服务,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实现平稳有序发展。
“今年企业加大了产品开发和人员培训力度,税务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主动来到企业讲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新购进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等税费政策,为我们解决相关涉税问题提供了及时的支持。得益于国家政策为非遗产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2024年以来,企业累计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税费优惠4万元,给我们搭建‘兰派锡伯刺绣非遗文创店’工作室减轻了不少压力。”新疆兰派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冬兰说道。
图为税务工作人员了解手工刺绣产品的制作工序和销售情况
同样作为“指尖上的非遗工艺”在现代化沃土中蓬勃发展的还有尼勒克县的哈萨克古法手工皂。走进尼勒克县喀拉苏乡柯赛阿帕手工皂加工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包装、封箱手工皂,一块块五颜六色的手工皂在工人的手中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礼品,正准备发往广州、上海等地。
2018年,哈萨克古法手工皂被评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尼勒克县喀拉苏乡柯赛阿帕手工皂加工专业合作社始终坚持“产业集聚、创意研发、非遗传承”理念,建设700平方米的古法手工皂产业园,邀请援疆专家针对计量、标准、质量、知识产权、技术、政策等进行全面指导,建立古法手工皂专家工作室,引进研发团队,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目前,已成功申报实用型新型发明专利2项,承担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推出了哈萨克古法蜂蜜皂、古法羊奶皂等5种新产品,年产量达5万余块。
“自从古法手工皂申报了发明专利,我们更有底气了!通过各类土特产门面、线上抖音快手等渠道,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古法手工皂达10万余元。随着订单的增多,开发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相关的涉税问题也随之而来,税务工作人员非常贴心,通过视频连线教会我们开具电子发票,现在通过征纳互动平台,我们都不用到办税服务厅就能解决很多涉税问题,省心又省力。”合作社负责人马贞剑说,“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使古法手工皂焕发了新生。接下来,我们将在研发新产品和提升产品质量上持续发力,不断延伸‘小方皂’产业链条,提升古法手工皂的知名度,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集群,‘皂’福千家万户。”
下一步,伊犁州税务局将密切关注非遗项目发展,持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需求响应加速、政策辅导加力、服务质量加强上下功夫,以“税动力”助力非遗传承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