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从戈壁荒滩到产业新城,从丝路古道到开放前沿,处处涌动着繁荣发展的活力。在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书写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团结进步辉煌篇章的进程中,税收事业始终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持续深化服务、精准有力赋能产业、开放协同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成为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税力迭新优体验
在自治区波澜壮阔的70年发展画卷中,税收征管服务的变革尤为亮眼——新疆税务部门紧跟时代步伐,推动办税缴费工作完成了从“传统手工操作”到“数字化智能服务”的华丽转身。
70年前的新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需要办理税务事项的纳税人常常奔波在路上,手工填表、排队等待是常态,在办税服务厅一待就是几小时是老一辈纳税人的共同记忆。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纳税人,为进行一次申报或开票,经常要花不少时间奔波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前往乡镇或县城。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新疆办税服务带来了“破局之力”。新疆税务部门从推广网上申报、网上缴款,到如今构建起以电子税务局为核心,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为补充的“非接触式”办税体系,办税场景实现了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根本性转变。
随着跨区域经营频繁,企业异地办税需求激增,传统“属地办理”的地域限制、往返奔波等问题凸显。新疆税务部门紧扣经营主体需求,推出了“网上办”“全疆通办”“征纳互动”等一系列便民举措。
“去年我在外地出差时发现申报表填错了,多亏税务部门的征纳互动服务视频连线,几分钟就帮我们完成了更正!”库尔勒新泾济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办税员宋国民的经历,道出了许多纳税人对数字化办税的认可。
发票,作为经济活动的“记账凭证”,其管理方式的每一次升级,都折射着税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上世纪90年代,新疆纳税人开具发票全靠手工填写,要反复核对抬头、金额,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错开、假开等问题。2000年后,税控机打发票逐步推广,但纸质发票的印制、存储、邮寄仍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不利于环保。
当时间来到2015年,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试点在全国推开,新疆第一时间积极响应;2021年,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全面开放,让企业告别了“纸质专票邮寄难、保管难”的困扰;2024年12月1日,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在全国推广,更是让发票彻底摆脱了“纸质载体”,实现了从“手填”到“机打”、从“邮寄”到“扫码”再到全面数字化的全链条变革。
“以前每月要搬几箱发票回公司,财务室一半空间堆的都是发票存根;现在发票全部电子化,查票、归档点几下鼠标就行,不仅省了人力还环保!”新疆众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菲罗拉·艾合塔木对电子发票带来的便利十分感慨。她说,企业过去光是整理、核对纸质发票就要花1周左右,发票电子化后,不到3天就能完成全部工作,效率提升了近1倍。
对不少企业财务人员来说,报表填报曾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上世纪90年代,新疆纳税人要手工填写数十栏的税务报表,数字算错、栏目填混是常有的事,一张报表往往要反复核对大半天;即便到了2010年前后,Excel表格替代了手写税务报表,但数据仍需人工从财务系统导出、核对、再录入税务系统,重复劳动多、出错风险高,月底申报期成了财务人员公认的“加班季”。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报表填报走向了“自动填写”时代。近年来,新疆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不断优化“自动算税、智能预填”申报模式:系统会自动从企业财务数据、发票数据中提取信息,自动计算税额、预填报表,目前已实现86项税费业务的自动预填。纳税人打开申报页面,只需确认数据是否准确,补录少量信息,就能完成申报,填报过程从“几天”压缩到“半小时”甚至“几分钟”。
70年风雨兼程,70年蝶变新生。新疆办税缴费服务的每一次迭代升级,都是为经营主体减负、为经济发展赋能的暖心尝试。如今,随着数字技术与税收服务的深度融合,新疆正以“数字丝路”的崭新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稳步前行。
税护绿意满天山
从70年前部分区域“风吹沙起不见天”的戈壁荒滩,到如今伊犁河谷薰衣草飘香、塔里木河畔胡杨挺拔、赛里木湖碧波荡漾生机盎然——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各族儿女同心协力奏响生态文明乐章,交出了一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答卷。新疆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引导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勾勒出天山南北草长莺飞、林茂水美的生态新画卷。
“公司的绿色蜕变,既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主动作为,更缘于税务部门绿色税制‘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直接推动。”谈及转型历程,博乐市上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杨国华深有感触。转型前,公司传统生产线技术相对滞后:矿山开采依赖人工巡检,原料配比精度不足,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控制难度大,2018年单月环境保护税最高时近34万元,全年缴纳71万余元。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聚焦节能降耗、固废利用、智能管控三大方向进行改造,实现了从矿山开采到产品装运的全程自动化控制,原料利用率显著提升、年减少碳排放总量13万余吨。
“环境保护税的‘杠杆效应’在我们公司持续释放——碳排放降下去了,税款跟着减了下来,省下的钱又能反哺绿色发展。”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叶青拿出账本,展示转型前后的变化:随着改造持续推进,排放量逐年降低,环境保护税呈阶梯式下降趋势,企业2024年仅缴纳环境保护税38万余元,较2018年大幅减少,为企业节省成本100余万元。
70年来,新疆工业从粗放型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诸多企业在时代浪潮中找准方向、稳步前行。近年来,昌吉回族自治州积极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4年底,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工厂”47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6家。生产销售聚氯乙烯树脂的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近两年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节能节水工艺创新改造和天然气加热炉低氮燃烧改造,废水回用率达90%,氮氧化物减排25%,达到氯碱行业环境绩效A级企业指标水平。“2025年,我们累计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55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34万元,增长161.9%。通过废水废渣回收利用,全年还可节约48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姜禹算了一笔账。
同样尝到绿色发展“甜头”的还有乌鲁木齐桑德水务有限公司。作为首府“蓝天工程”的积极参与者,该公司自2014年起便承担起7.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任务,生活污水经生物处理、深度净化等工序后变为清澈的再生水,用于灌溉雅玛里克山8万亩绿化带。该公司负责人郭保安说:“2024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49万余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在管网维护、设备配件更新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有底气推进技术迭代,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质效与处理量。”
绿色税制不仅为传统工业和资源利用企业注入转型动力,还在清洁能源领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纳税信用与税收优惠的双重加持,让风电企业在绿色发展赛道上跑得更稳、更远。
在风电行业,纳税信用早已是招投标的“加分项”。2023年某大型风电项目招标,3家企业实力不相上下,乌鲁木齐天润风电有限公司凭借“六连A”纳税信用在“企业信誉”评审环节拿下高分,最终成功中标总投资超4亿元的项目。
“从2019年到2024年底,公司累计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2080万余元,企业所得税减免1960余万元,这些钱让我们在开展叶片探伤、控制系统调试等专业运维时有了更充裕的资金。”公司财务负责人沈忱说,这就是合规经营的“滚雪球效应”——税务部门引导企业守好合规底线,企业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持续发展动力,形成“合规享政策、政策促发展”的正向闭环。
新疆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针对绿色产业不同领域制定“一业一策”税收指引,帮助企业算清减税账、生态账、发展账,在天山南北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税连丝路通四海
一条条连接亚欧大陆的黄金通道加速铺展,一列列中欧班列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路向西,一辆辆跨境货车从阿拉山口口岸快速通关……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国家向西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深刻转型。新疆税务部门始终以税收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强劲“税动力”。
新疆素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70年间,新疆口岸实现了从“简陋站点”到“智能枢纽”的跨越,智能化通关推动企业“引进来”扎根、“走出去”开拓。
阿拉山口口岸作为中欧班列西部通道的核心节点,自1990年设立以来,实现了从“戈壁风谷”到“黄金通道”的巨变,通行班列线路达124条,覆盖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700辆卡车、从事国际运输和货运代理服务的外资企业——阿拉山口江太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宝尔江·苏丹杰力耶夫表示,企业成立初期,对中国各项优惠政策了解不足,税务与海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近两年公司累计享受税费减免405万元,有力支持了运力扩充和业务拓展。
同时,新疆税务部门推出“税路通·新丝路”跨境税费服务品牌,建立跨境税费服务团队,深化跨部门协作,帮助企业防范税务风险、提升合规能力。在吉木乃口岸从事水产品进出口的新疆新浦元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峻川表示,在企业走稳合规发展之路的过程中,税务部门的督导不可或缺。通过及时“把脉问诊”,帮助企业深入分析跨境经营中的税务风险与合规要点,提供针对性税收风险提示,税务部门为企业发展壮大筑牢了坚实基础。税务服务始终与口岸发展同频共振,推动口岸功能持续优化,为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亚欧博览会、商博会等已成为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在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国内外2800余家企业参展参会,签约总金额超4100亿元。
新疆税务部门通过设立税费服务驿站、推出“跨境税收服务包”等系列措施,为参展商提供全方位涉税服务。连续5年参展的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敖志军表示,在税务部门组合式服务下,企业今年出口额突破2.6亿元,退税5400多万元,拓展国际市场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除了辐射亚欧的综合性展会,作为聚焦中亚、南亚的专业性国际展会,喀交会从区域平台成长为国际性展会。首次参展喀交会的新疆嘉瑞秀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在税务部门编写的《税收服务手册》指导下,成功开拓中亚、南亚市场。
2023年11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涵盖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3个片区,成为新疆吸引外资、培育新业态的增长引擎。新疆税务部门推出精准服务,助力释放政策红利。
作为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高新功能区块,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聚集了48家“走出去”企业,新疆禾升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财务负责人程雪芹表示,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过程中,税务部门联合商务、海关等部门搭建协同服务平台,整合涉及跨境投资政策资源,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综合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实时掌握投资国政策变化,确保项目推进始终合规高效。
途通山海阔,开放创未来。70年发展历程,新疆走向康庄大道。站在新起点,新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新疆税务部门将持续构建便利、开放、通畅的税收营商环境,为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澎湃的“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