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作为新疆特色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馕产业,小馕饼的生产方式由家门口单打独斗的“馕坑出炉”,走上产业化集群发展之路,一个个打馕合作社相继成立,成为延伸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疆馕产业“危”中寻“机”,努力提升创新力,打造新业态,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产业升级折射良好营商环境
擀馕饼、戳花纹、烤馕……巨大的落地窗内,统一着装的工人们在忙碌着,一字排开的环保智能电馕坑专用配电箱上显示着馕坑的实时温度。“从曾祖父那个年代起,家里人就围着自家门口的小馕坑忙活。如今公司搬进现代化中央厨房,生产过程和仓储条件更加安全规范,馕产业正在向着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在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生产加工车间,新疆西域馕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吐尔逊江·阿不拉感慨不已。
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占地总面积3.71万平方米,园内入驻7家制馕企业,127个环保智能电馕坑全部启动后,日均产馕约4.5万个。得益于政府的帮扶和良好营商环境的保障,馕企业复工复产后享受到了免征增值税、疫情防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产业园还为其减免了近1200万元的场地费。目前,园内多家制馕企业营业额持续回升,新疆西域馕王食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万余元。
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滨湖镇的丝路源疆馕文化产业园总投资6000万元,集智能化特色烤馕加工、特色产品展示销售、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企业经营实现疫后复苏,馕产业发展劲头逆势上扬,离不开政府支持和税务服务。”新疆馕产业发展商会常务理事、新疆丝路源疆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继中说,“今年公司原定的产销计划受到疫情影响,政府出台了配套措施减轻受困企业负担。在税务部门的帮助和建议下,我们拓宽了经营思路,复工复产更顺利了。”
国家惠民利企政策和良好营商环境为馕产业迸发新活力培植了沃土。近两年,天山南北发展了打馕合作社300多家,日产馕约650吨,品种达175种以上,形成了馕产业集聚发展的大格局。
“互联网+馕”拓宽产品销售路
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的“新疆馕房”里,展示着来自乌鲁木齐、哈密、伊犁、克州等地100 多个品种的馕,向八方来客讲述着馕的“前世今生”。新疆馕房负责人王飞介绍,随着新疆全域旅游的发展,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疫情期间,税务部门通过“非接触式”服务宣传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第二季度馕房销售额达到20万元,享受到小微企业未达30万元起征点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吃早餐来不及?下午茶没甜品?疆小馕的陪伴,早中晚都在!30天锁住新鲜……”特色鲜明的“疆小馕”,带着独一无二的新疆味道,从曾经烟熏火燎的传统馕坑中一跃成为“互联网+馕”时代的宠儿。目前新疆馕已远销国内21省市,47家馕企为飞机、动车供应食品。库车大馕、沙雅香馕日空运销售达50000个,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1000余万个。
“多亏了税务部门及时跟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落实纾困惠企政策,让我们感受到良好纳税信用的含金量。23万元‘银税互动’贷款到账后,快速盘活了公司资金链,为我们复工复产加足了马力。”乌鲁木齐市馕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新疆疆小馕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庆介绍道。目前疆小馕通过“电商+实体”全方位营销模式,月均售卖馕产品超过50万个,产品遍布线上线下市场。
面对国际市场,馕产业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保障新疆特色馕及其他优质地产品更好更快地走出国门,税务部门在馕产业园建设初期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梳理企业所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解决涉税难题,帮助其尽快投产运营。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口岸,满载着新疆馕的货车从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出境,不到5小时便可抵达阿拉木图市场。
“小馕饼”托起村民致富梦想
在新疆,清晨的第一口热馕犹如牛肉面的“头锅汤”,格外有滋有味。喀什地区克孜勒博依乡托万格阿帕霍加村村民阿布来提·斯依提每天清晨便开始忙碌,作为村里第一批来到馕产业园的工人,现在他一天可以打馕600个,工资比进园时涨了1000元,一家四口住进了富民安居房。
在南疆,像阿布来提·斯依提这样的打馕师傅不在少数。“目前,产业园吸纳了本地1200余名村民就业,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模式发放报酬,月均收入3500元,大幅带动了村民就业脱贫。”伽师县馕产业园负责人张文同说,“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平台为公司精准匹配有订单需求的客户,帮助我们拓宽了销售渠道。”
重不过50克、厚不足5毫米但直径半余米的“薄皮馕”,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其乡托马艾日克村村民吾拉木·木旦力甫增加了收入“厚度”。托马艾日克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村民们祖祖辈辈以打馕为生且技艺纯熟,尤其在制作“薄皮馕”上小有名气。柯坪县杏乡馕合作社成立后,吾拉木·木旦力甫加入合作社并成为骨干力量。税务部门多次来到合作社为村民宣传解读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坚定了他靠双手勤劳致富、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信心。如今,他每月收入8000多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合作社也在税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与当地面粉加工龙头企业成功牵手,实现了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看似平凡的小馕饼蕴含着无限发展潜力。依托国家政策优惠和扶贫助力,馕产业已成为新疆保民生、稳就业、促增收、助脱贫的大产业,带当地经济日益红火,推动着村民们走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