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企业跨省迁移不再需要“多头跑”,当一项税费优惠无需申请便能“精准直达”,当一条违规招商的“土政策”被坚决叫停……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正勾勒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清晰脉络。在这幅宏大的发展图景中,国家税务总局以深化模范机关建设为抓手,深刻领悟“党之要事”、精准回应“民之所向”,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和精准高效的服务举措,为畅通经济血脉、夯实国家治理根基贡献税务力量。
国家税务总局容县税务局干部近日在专窗辅导一名纳税人完成跨区域业务办理。
牢记“党之要事” 建设政治担当模范机关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大事要事,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税务部门是国家税收安全的“守门人”,始终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护航者”,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建设有政治担当的模范机关。
上下同心步调一致。自2024年以来,税务总局扎实开展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专项治理,明令各级税务机关强化垂管意识,对地方违规招商引资要坚决抵制,不得参与配合,对企业正常迁移不得设置障碍,并紧盯相关税费的申报异常、收入异常和减免异常等问题,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监测指标体系,组织排查3000多条疑点线索,对核实后确有问题的迅速推动查处和纠正,重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推送,协同纠治违规招商引资乱象,确保全国政令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规范执法统一标准。为避免各地对税费政策理解不一带来的执法差异,近年来发布了系列税费政策执行口径。先后在华东、东北等六大区域,统一了税务行政处罚的裁量基准,实现区域内执法标准统一。同时将征管程序和服务标准嵌入信息系统,为税务执法装上“公平秤”和“标准尺”,着力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执法差异。
坚守法治维护公平。法治公平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石。税务部门一方面注重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另一方面注重推进税收政策和法治制度的完善,助力夯实法治基础。会同有关部门将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纳税地点,从证券账户的开户地调整为上市公司所在地,防止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转移证券账户变换纳税地点享受个别地方违规实施的奖补。对实行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明确实质性运营标准,凡享受优惠的企业和个人必须符合这些标准,以防范骗享优惠带来的区域间不公平竞争。
服务“国之大者” 建设实干有为模范机关
税务总局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干好主责主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涉税改革部署,在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挺膺担当、主动作为。
坚决贯彻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开展“政策找人”,促进政策直达快享,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年均新增减税降费超两万亿元,既为市场主体和居民带来了减税降费红利,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持聚财与生财并举。严格公正执法与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相结合,有力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十四五”时期,累计税费收入预计超155万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
持续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对高风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强化综合施治,针对出口应征税、平台经济、成品油、文娱、医药等高风险重点领域强化查处整治,成功查处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案件。2024年公开曝光近100起虚开骗税、骗享税费优惠政策和网络主播、加油站偷逃税等典型案件,坚决不让党和国家的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了公平公正的经济税收环境。
夯实“人之基本” 建设便捷高效模范机关
“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对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税务部门坚持立足职责、主动作为,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建设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便捷高效模范机关。
优化税费事项跨区域通办。聚焦企业和群众异地业务办理有关问题,积极完善服务运营体系。依托征纳互动构建“远程虚拟窗口”,打造收件、办理两地“资料线上提交、流程线上流转、全域协同处理、实时在线反馈”的协作模式。纳税人进入任何一个综合性办税服务厅或在线上发起申请,均可以办理全国业务,有效降低办税缴费成本。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税务部门累计办理跨区域通办业务65万笔。
便利纳税人跨区域迁移。聚焦经营主体跨区迁移环节多、多头跑等难题,税务总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高效办成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的指导意见》,通过“流程再造、系统优化、业务协同、完善规则”,推动企业迁移登记实现“一次办、便捷办、高效办”。目前,迁移事项平均办理时长压缩了5至10天,符合条件的企业当天即可顺利迁出。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1.86万户纳税人顺利完成跨省迁移,同比增长14.8%。
积极推进跨部门服务协同。在全国3800多个办税服务厅、社保服务厅、政务服务厅实现社保缴费和经办业务“一厅联办”,在全国范围基本实现社保缴费和经办业务线上“一网通办”。针对部分非税收入与办证业务联系紧密、数据传递量大的特点,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建立互联互通平台,推进土地出让金、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项目自动预填申报。
筑牢“廉之防线” 建设风清气正模范机关
税务总局党委坚持刀刃向内,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税有机贯通,多措并举将监督融入税费治理,持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模范机关提供坚强保证。
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税务工作全领域全环节全过程,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全面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不断织牢织密监督之网。始终对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特别是对政商勾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等问题着重抓、着力查,从严从快追责问责,以最坚决的态度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加大执纪办案力度,对“零立案”的市级税务局加强分析指导,全系统532个市级税务局中,2024年“零立案”的单位同比下降21.6%。
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针对发票管理、出口退税、土地增值税清算、稽查、信息化建设、违规风险应对、与不良涉税中介勾连勾兑7个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对侵害、漠视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甚至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蝇贪蚁腐”行为,一律严查快处,让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税缴费中感受到新风正气,推动税收营商环境更加清朗公平。
健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在着力查办典型案件的同时,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既解决好“点上”发生的问题,又举一反三推动“面上”纠治,并针对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切实把监督融入治理。特别是聚焦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赋能公权力监督,以“数据+规则”为驱动,打造智慧监督体系,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嵌入监控预警指标,对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进行事前提醒、事中阻断,事后按周期自动扫描,及时查错纠错,在规范用权、有效治权中一体防控税收流失风险、执法风险、廉政风险,促进监督如影随形,推动税务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记者手记
模范机关建设的实践注脚
税务系统的“模范”二字,是由无数个“最后一公里”的坚实抵达和“刀刃向内”的果敢勇气锻造而成。它不仅是“上下同欲”的政治忠诚,在抵制违规招商引资中彰显的“三个不得”铁律;也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在统一执法尺度、规范权力运行上的持续发力;更是“如臂使指”的服务效能,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融入跨区通办、迁移便利的每一个细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的是壁垒,畅通的是循环,凝聚的是信心。真正的模范机关,必然是心怀“党之要事”,以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机关;必然是聚焦“民之所向”,以获得感、便捷度、公平性赢得群众信赖的机关;必然是筑牢“廉之防线”,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权力规范运行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