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新疆,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迎风摇曳,准噶尔盆地的西瓜藤蔓绵延,红瓤黑籽的甜蜜果实铺满田地……在这片占全国1/6面积的辽阔土地上,特色农业焕发新活力,呈现一派好“丰”景。
片片“小紫花”,幽香飘万里
仲夏时节,伊犁河谷迎来了一年中最浪漫的时刻,连片的薰衣草竞相绽放,宛如一片紫色的海洋。
走进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蒸馏设备中缓缓流出的薰衣草精油泛着琥珀般的温润光泽,从薰衣草种植、精油萃取到护肤品研发,伊帕尔汗已构建“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闭环。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伊帕尔汗的产品已出口至巴西、约旦等国家。“但跨境贸易的税务问题让我们一度感到困扰。”公司财务管理部部长白姗说,去年,公司的薰衣草第一次出口至约旦和菲律宾,办理相关业务时发现这些国家的税收政策差异巨大,准备材料的时候让人头疼。“关键时刻,新疆税务部门提供的跨境贸易税务风险防控指南,就像给我们装上了‘导航仪’,有什么问题打个电话就能远程解决,方便快捷。”白姗说。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跨境发展,新疆税务部门精准施策,组建跨境贸易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送上国际税收“政策包”和常见问题解答资料,帮助企业在合规经营中实现快速发展。
如今,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获准使用“伊犁薰衣草精油”国家地理标志。“我们正逐步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网销售体系,让新疆薰衣草的芬芳飘向更广阔的世界。”白姗说。
朵朵“白褐伞”,撑起致富梦
在伊犁河谷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滋养下,珍稀菌类也获得了绝佳的生长沃土。走进伊宁县果然美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羊肚菌基地,标准化大棚内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菇农们正忙碌地采摘。
“菌类对环境要求极其苛刻,我们依靠科技手段精准控温控湿。”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张波介绍,“得益于良好的产业政策支持,今年新引进的赤松茸长势喜人,预计产量可达3000公斤。”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合作社也曾面临一些财务规范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在拓展销路、寻求合作的关键阶段,我们因对政策细节把握不准,出现了未规范填报财务报表的问题。”张波说。
为避免农产品领域涉税风险,当地税务部门梳理涉农税费风险清单,结合农产品收购、自产自销等税费政策,开展通俗易懂的“案例式”合规讲解,并针对农产品流通、发票管理、税费申报等关键环节进行风险提示,助力涉农主体规范管理。
“在税务部门及时专业的辅导下,我们有效识别并化解了潜在风险,保障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张波表示,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周边的农户和贫困户参与进来。目前,合作社已建成98个大棚,其中56个已投入使用,包括11个草莓棚以及45个蔬菜及菌类棚,产出的优质蔬果稳固占据伊宁县及周边商超、农贸市场。
颗颗“红瓤瓤”,甘甜润民心
说起新疆,那就不得不提起新疆的大西瓜,皮薄汁甜,瞬间激起人们对夏日的美好记忆。
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老龙河区域西瓜种植历史悠久,是新疆首个“中国西瓜之乡”的核心产区。
该产区的新疆豫盟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科研所+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今年种植西瓜1.2万亩。合作社负责人褚付义说:“因种植面积广,农户又分散,开票容易出岔子。是税务部门耐心细致的辅导,让合作社进一步规范了收购环节的票据管理。”
针对“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题培训,重点讲解农产品进项抵扣和核定扣除政策,并依托税务大数据,对企业发票使用和收入申报中的问题及时提醒,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44万吨,同比增长4.1%。瓜果类产量1.96万吨,同比增长4.0%。园林水果产量1986.34吨,同比增长42.9%。
“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既要送政策,更要防风险。”新疆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政策+服务+监管”工作机制,以更贴心的纳税服务、更智能的监管方式,帮助涉农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