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5日 10:20:20 星期三 无障碍阅读 国家税务总局 新疆人民政府 新疆税务微博
本站热词: 减税降费 个税 增值税 小微企业 发票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吐鲁番市税务局:七十载税心伴发展 戈壁绿洲谱新篇

  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回望吐鲁番这片热土,变化令人瞩目。昔日被风沙裹挟的灼热盆地,如今正展现出绿色发展的蓬勃生机。七十年来,吐鲁番人以智慧与坚韧,在生态治理与资源利用中蹚出“沙里淘金、驭风借光、活水润业”的转型之路。这条路上,吐鲁番市税务部门始终携手同行,以精准服务护航发展,更悄然唤醒了人们守护家园、主动合规的内生力量,共同描绘着绿意盎然的未来画卷。
  沙里淘“金”,合规铺就富民路
  在恰特喀勒乡,昔日的盐碱荒滩已蜕变为万亩梭梭林套种肉苁蓉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回顾七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几乎无法耕作的沙碱地,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土地盐碱化率超60%,植被稀疏,风沙肆虐。而如今,这里已成为万亩梭梭林套种肉苁蓉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了从“沙害”到“沙金”的蜕变。
  在“沙害”变“沙金”的转型中,吐鲁番市税务局以“驻村帮扶+合规辅导”为抓手,既帮产业“搭骨架”,更教企业“守规矩”,让生态富民路走得稳、走得远。吐鲁番市税务部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同努力,协助对接财政、农业等部门,梳理政策依据并整理申报材料,成功为村里申请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50万元,建成400亩梭梭大芸种植基地。为推进产业发展,工作队帮助村里组建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由大户带领种植、企业统一销售,形成稳定产业链。从动员村民、争取资金,到指导采收、拓宽销路,全程助力大芸产业成为可持续的绿色富民项目。
  吐鲁番市苁源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主要从事肉苁蓉的规模化种植和初加工,产品销往内蒙古等地,带动周边6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和管护。但涉税业务曾是农户们的难题,“以前就怕票开错、账乱记,最怕税务合规出问题。”王洪山回忆道。
  吐鲁番市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辅导,手把手教开具发票、凭证管理。如今,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主动索要收购凭证已成为合作社的习惯。王洪山说道:“票开对了,心才踏实,好政策才能真正惠及大家。省下的税费,我们又投入了种植。社员们都明白,主动合规不只是守政策,更是守护这条沙里刨出的致富路、守护家园绿意的责任。”
  戈壁捕“风光”,合规赋能绿电兴
  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国家电投集团北京公司吐鲁番风光互补电场的33台风力发电机和100台逆变器在阳光下错落排列,正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曾经这片土地还仅是茫茫戈壁,除了零星的游牧活动,几乎没有经济价值,且因风沙频繁,还时常对周边村镇造成侵袭;如今电场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66亿千瓦时,设备可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2025年上半年,6056万千瓦时“绿电”从这里输送至东部城市,较去年同期增长12%,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面对绿色能源产业“政策密集、合规要求高”的特点,吐鲁番市税务部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用“政策红利+合规指引”双轮驱动,让戈壁滩上的“绿电”既发得出、更赚得稳。国家电投新疆项目部副经理刘红星深有感触:“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压舱石,一步都不能有偏。”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税务部门指导下,吐鲁番风光互补电场2024年合规享受了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及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共计324万元。
  “好政策,要用好,更要用规范。”刘红星表示,这笔资金已投入设备维护和技术升级,推动电场智能化管控覆盖率提升至85%,故障预警响应时间缩短30%。目前电场本地员工雇佣比例达76%,为区域稳定就业作出切实贡献。税务服务不仅带来实惠,更坚定了企业规范经营、深耕清洁能源的信心,刘红星说:“税务部门的政策辅导让我们少走弯路,合规享受的优惠资金又反哺技术升级,这既是对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响应,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活水润业,合规守护千年古渠
  灼热戈壁之下,纵横千年的坎儿井静静流淌。这项水利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曾以两千余条暗渠织就5000公里“地下运河”。古人用“油灯定向”的智慧引天山雪水,浇灌出一片沙漠绿洲。
  然而在七十年前,因自然侵蚀和疏于系统维护,多处坎儿井曾出现坍塌断流的情况,暗渠数量较鼎盛时期减少近半,农业用水面临困境。2009年以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恢复意识增强,国家累计投入超9500万元用于坎儿井保护和利用工程,2024年坎儿井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如今,保存完好的段落已转型为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形成集农贸、餐饮、文创于一体的特色商圈,千年古渠焕发新生。
  围绕坎儿井文旅产业“小商户多、政策理解难”的痛点,吐鲁番市税务局把服务送到“摊位旁、店铺里”,让千年古渠边的“烟火气”,伴着合规经营的“安全感”一起升腾。在景区入口处,农户们支起摊位,售卖自产的鲜葡萄、杏子、桑葚和土鸡蛋,日均销售鲜食葡萄200余公斤、土鸡蛋近百板;由民居改造的“坎儿井人家”餐厅里,飘出抓饭和烤包子的香气,旺季日营业额突破万元;返乡青年则开起了旅拍店、文创铺和咖啡店,依托坎儿井文化IP开发出陶器、刺绣、“思钱想厚”3D镂空本等特色产品,部分店铺月均营收可达3万元至4万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0余个。
  这热闹背后,涉税问题也曾让经营者犯愁,小店老板搞不清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吐鲁番市税务部门的服务主动跟着需求走,逐户走访景区周边的小餐馆、文创店,手把手辅导建账建制,细致讲解“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等政策。
  经营吐鲁番光纪摄影旅拍店兼做导游的陈恺说:“如今坎儿井的水流得更旺,我们的生意也跟着活起来了。现在游客问起坎儿井的历史,我们能讲得头头是道;说起纳税合规,我们也能坦然回应——守护好坎儿井这份千年遗产,不仅要讲好文化故事,更要通过合规经营让‘文旅经济’长久兴旺,这是我们对这份遗产最好的传承。”
  七十载变迁,吐鲁番从风沙肆虐到绿意渐浓、产业兴旺,凝聚着代代奋斗的精神。如今,主动合规、诚信纳税,已成为守护家园、共建未来的共识与自觉,吐鲁番税务部门始终是坚定的同行者,以扎实“税力量”,共绘辽阔的绿洲新篇章。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