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作为新疆水产养殖四大主产区之一,大力发展海鲜陆养水产业,推进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喀什地区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立足水产养殖企业发展诉求,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推动地方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稻虾共作实现“一地双收”
在喀什地区叶城县,当地积极探索渔业发展新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来到叶城县夏合甫乡兰干巴格村的稻虾共作基地,农户们正在忙碌而有序地进行水稻插秧与小龙虾捕捞作业。“小龙虾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高,可以更有效助力农户增收,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助力水稻根系发育,形成稻虾共生互利的良性循环。”叶城县虾荷府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进军说。
“基地创办初期,税务干部根据我们的生产特点和经营模式推送税费优惠政策,从政策解读、纳税申报、涉税风险防范提示等方面给予细心辅导,让我们处理涉税事宜更加规范便捷,为销售和养殖工作省出了不少时间。”李进军说:“现在我们每亩产小龙虾100公斤至150公斤,产水稻500公斤至600公斤,亩产收入能达到8000元左右。”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税务部门在政策宣传之余还定期为企业进行‘健康体检’,帮助我们排查潜在的涉税风险,让我们能够及时纠正申报错误,稳健走好发展之路。今年,我们要在原有的100亩基础上,继续在村里承包350亩地,扩大种养规模,持续带动村民增收。”李进军说。
叶城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重点农业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用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和农户纾困解难,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盐碱滩上发展“海鲜经济”
走进喀什江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撒食!”工人抛撒饲料的同时,数万尾鲈鱼争相觅食。
随着国家释放出“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的信号,不能直接作为灌溉和生活用水的盐碱水,在“海鲜陆养”新模式下,变身成为“蓝色粮仓”,诸多企业让沿海地区水产品在泽普“安了家”。
喀什江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前期自繁自育淡水鱼的基础上,通过“东虾西移”模式,发展起了澳洲淡水龙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养殖产业。近年来更是依托泽普县盐碱水域的资源优势,购进15万尾加州鲈鱼,为水产养殖增添了新成员。
“我们选择在泽普县戈壁滩试养加州鲈鱼,就是看中这里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李旺说,“企业成立之初,税务部门就送上了涵盖了从企业注册登记到日常运营涉及的各类税收基础知识,帮助我们平稳度过‘新手期’。平时经营中也定期上门辅导,帮助我们掌握政策要点和申报规范,让我们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涉税风险。”
据了解,泽普县充分利用盐碱水资源和养殖优势,科学引进南美对虾、加州鲈鱼、罗非鱼等品种在泽普“安家落户”,蹚出了一条盐碱地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经营企业和养鱼是相通的,好水质才能养出好鱼,好环境才能育强企业。”在喀什江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旺看来,每一尾鲈鱼都离不开养殖户育苗培育期、生长期和育肥期全周期的精心呵护,企业的向好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和税务部门各环节的用心服务。
下一步,泽普县税务局将落实落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让更多“泽普出品”的海鲜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海鲜养殖助力企业发展
眼下正是小龙虾苗投放的黄金期。在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澳洲淡水龙虾试验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虾苗逐步放入育养池,以适应水温环境。
喀什鼎沅聚特种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志友说:“我们今年从安徽引进了50万尾澳洲淡水龙虾虾苗,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0万尾,投放时间也比以往提前了12天,增加养殖周期可以让虾长得更肥美。”
据了解,2023年,该基地首次尝试大规模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共投放了5.6万尾虾苗,经过精心管理和科学喂养,这些虾苗在短短数月内茁壮成长,当年9月份成功上市,澳洲淡水龙虾以其肥美的肉质、紧实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迅速成为餐桌上的新宠,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回顾公司的发展过程,公司负责人吴志友表示,合规与诚信是他感受最深刻的事。他说:“近年来,随着订单和销量的增加,我们的涉税需求也变得更多,税务干部不仅送来税费优惠政策,还为我们讲解潜在涉税风险,帮助我们规范经营。”如今,公司的养殖规模已达到了150亩,年产量超过15吨,澳洲淡水龙虾销售网络也已遍布乌鲁木齐、山东等地。
渔业产业正在为喀什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喀什地区税务局将持续聚焦水产养殖企业需求,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水产养殖销售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服务,助力渔企增效、渔业增产、渔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