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各团场分布分散,东西跨度达400余公里。现在您看到的是一牧场税费服务点实况画面,距离昆玉市260公里……”近日,在国家税务总局昆玉税务局智慧指挥中心,税源管理科负责人郭耀辉通过“团场税费服务点”指挥大屏,向记者展示百公里外的办税场景。
昆玉税务局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在辖区7个偏远团场设立“团场税费服务点”,通过“云端+实地”的智慧服务模式,解决了偏远农牧团场纳税人缴费人“往返耗时长、政策获取难、语言沟通堵”等难题,让昆仑山脚下的农牧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便捷服务。
合理布局破解时空壁垒
作为2016年新设立的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下辖团场星罗棋布于昆仑山北麓。这里既有传承“沙海老兵”精神的四十七团,也有海拔4000米的高山牧场。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服务难题,昆玉税务局构建起“1+7+N”智慧办税体系:以市局指挥中心为中枢,7个团场税费服务点为支点,N个移动终端为触角。指挥大屏可实时调取各服务点画面,税收管理员通过远程系统即可实现“屏幕直连、语音直达、业务直办”。
据昆玉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裴日明介绍,目前7个团场税费服务点已实现全域覆盖,各点位均配备2名工作人员。这支14人的服务团队中,80%是熟悉双语、深谙民情的返乡大学生,团队实行“28天驻点服务+3天集中培训”工作机制。税收管理团队同步建立“双周驻点”制度,每14天深入团场开展企业社保医保缴纳核查、涉税诉求闭环管理、特色产业政策辅导等专项工作,2024年累计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涉税费难题47件,推动12项税费政策精准落地。数据显示,自团场税费服务点运行以来,团场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缩短83%,个体户电子发票使用率为100%。
精细服务擦亮沙海名片
在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老兵镇,昆玉税务局举办了一场小型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操作培训,四十七团的财务人员、扣缴义务人代表及部分纳税人参加学习。税务干部赵兴寅就如何享受优惠政策、合理合规地申报专项附加扣除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确保纳税人知政策、懂流程、会操作。
四十七团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其官兵在1949年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后就地转业屯垦戍边,形成“沙海老兵”精神。如今,这种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精神正在新一代建设者身上延续。
培训结束后,赵兴寅与同事梳理出12项退役军人专属服务,将政策辅导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建立“老兵绿色通道”和“民族语言服务岗”。“比起当年老兵们穿越沙漠的壮举,我们多跑几里路算得了什么?”赵兴寅说。
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四十七团中学的财务人员冉云华连连点赞:“现在有涉税问题就可直接到‘团场税费服务点’,工作人员手把手辅导我们操作办税,使用个税App核对数据,遇到疑难问题还能当场连线业务专家‘会诊’。”
说话间,记者看到赵兴寅辅导一位维吾尔族商户填写住房租金专项扣除表,站点工作人员努尔比耶同步用双语讲解政策要点。
田野调查转化成服务举措
在昆仑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牧民艾力·图如普讲述了去年秋季发生的一件事情。一牧场海拔2200米—4500米,是典型的高山牧场。当时有6万余只牲畜大转场,翻越昆仑雪山、跨越河流,场面十分壮观,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在此期间,新疆云兮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向艾力买了三只羊招待游客,总价格5000元,要求艾力开具普通发票。
这让艾力十分为难。一牧场距昆玉市260公里,开发票需要坐班车两三天,且不说翻山越岭,家里的牛羊也没人看管。为此,怕麻烦的艾力对旅游公司说,如果要发票他就不卖羊了,僵持不下的当口儿,有人告诉他一牧场便民服务中心有“团场税费服务点”,工作人员谢仁古丽·麦麦提江帮助艾力在手机上下载了电子税务局,用维吾尔语介绍网上开具电子发票的流程,教他成功开出发票。
“每月都会集中培训,我们熟悉并掌握了最新税费政策和电子税务局业务办理流程,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青年干部萨达凯提·阿卜力孜展示着随身携带的“服务日志”,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农牧民的特殊需求:转场期间错峰服务、牲畜交易免税政策图解、双语操作视频二维码……这些来自海拔4000米的田野调查,最终都转化成服务举措。
昆玉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旭表示,今年是全面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第一年,开好局、破好题十分关键。该局将以“团场税费服务点”为基础,结合偏远地区税费征管实际,脚踏实地夯实税费征管基础,推进效能税务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