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餐饮市场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海鲜陆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养殖模式逐渐在各地兴起,“大闸蟹、波士顿龙虾、三文鱼在新疆这个离海远的地方也流行起来,它们现在不光是新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而且还变成了本土特产,新疆海鲜和它的养殖技术‘海鲜陆养’一样正在‘火出圈’。”
可克达拉市及周边团场(镇)东起天山,西临图开沙漠,有着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可克达拉市的养殖户在上海海洋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定期辅导下,利用“海虾淡养”“低洼盐碱地养殖”等方式在祖国西北边陲养殖着近15种海鲜、河鲜,截至目前,养殖面积已达到1804.1公顷,年产量15264吨。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调节血脂、改善心血管弹性、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广受消费者欢迎。”千眼泉冷水鱼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乔方明一边忙着喂食,一边向前来走访的税务干部细数着三文鱼的益处。“三文鱼从育苗到养成上市需要三年时间。投入周期长。我们要想经营好、发展好,同样需要各方支持。”乔方明介绍。“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近三年来,我们享受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所得额260万余元、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各项税收优惠减免应税收入530万余元。我们进一步提升了商品运输速率,销售面不断扩大。今年我们的鲟鱼和虹鳟鱼供不应求,明年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负责人乔方明说。
如今,昭苏县七十七团千眼泉冷水鱼养殖合作社已经拥有10个标准冷水池、6个自然池,主要养殖品种有哲罗鲑、三文鱼、鲟鱼、金鳟鱼等,年养殖各类冷水鱼累计100余万尾,年出售优质商品冷水鱼10吨,年产值8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特色养殖业发展,可克达拉税务局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推出便利化服务举措,持续优化涉税流程,开通办税绿色通道,从政策讲解、申报辅导、发票领用等多方面提供全流程服务,用“更细致”的服务助力企业推出“招牌菜”,走好专业化、标准化的生态养殖业发展道路。
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生态保护事业。以千眼泉冷水鱼养殖合作社为代表的养殖户自2024年起在伊犁河流域77团特克斯河段协助开展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共增殖放流伊犁裂腹鱼20万尾、新疆裸重唇鱼60万尾、斑重唇鱼10万尾,为保护母亲河的生态作出了贡献。
随着“海鲜陆养”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大,本地特色养殖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可克达拉税务局将聚焦本地特色养殖业发展实际需求,持续关注相关企业发展,在项目建设、对外出口等关键节点,主动为企业送上风险提示,帮助企业避开“雷区”,给予企业发展更多“安全感”。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帮助企业精准对接优质潜在采购商,打通产业供需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