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没落实,联系顾客赔不是;四处寻找原材料,手机通话到没电……近日,新疆汇泽林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原材料几近耗尽,公司负责人王东启一筹莫展。
上游“断水”,下游“喊渴”。在企业生产最需要“拉一把”的节骨眼儿上,博乐市税务局及时出手,以税收大数据为“媒”,破解企业产业链“梗阻”。按照“以需寻供”的思路,借助税收大数据平台,按该企业需求设置产品性能、地理区域、运输要素等指标,梳理筛选出9家符合采购条件的原材料供应企业,积极与原材料企业对接后,列出供应商匹配名单,推送给新疆汇泽林混凝土有限公司。
“拿到供货商名单后,我们立刻与他们联系,和两家砂石料企业签订了55.56万元购货合同。”王东启说,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让数据“说话”,为企业稳产增产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了企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近日,新疆金鑫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银线翻飞,车间正开足马力赶制发往湖北省的棉纱。这番热闹的生产景象,让企业负责人刘樊欣喜不已。
“今年,客商不能来现场采购,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库存积压、资金短缺等问题,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了一定程度冲击。多亏了税务部门的帮助,为我们企业达产增效增添了信心。”刘樊说。
纺织产业是博州支柱产业之一,博州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平台,以企业购销发票数据为基础,重点关注、筛选、分析纺织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需求和实际困难。
“今年,我们企业一直坚持生产,但与公司合作密切的上下游企业均位于湖北省,都面临停工停产问题。一边是上游原材料采购受到阻碍,一边是下游企业停产造成4000吨左右棉纱囤积,公司处于两难的境地。”刘樊说。
了解企业困难后,博州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已复工、可合作上游企业信息及销售对象名录,为企业迅速补充、修复购进、生产、销售链条,帮企业实现产销对接。
经过博州税务部门牵线搭桥,该企业已与孝感安华纺织有限公司等湖北省企业成功签订购进订单8笔,金额达2488.96万元。刘樊说,如今,订单量逐步恢复,公司将抓住时机,为下半年纺织生产蓄力做准备。
位于精河县境内的新疆金盛汇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有机化学原料,产品面向国内销售,还向印度、荷兰等国家出口。受疫情影响,该企业的货物运输、出口受到较大冲击,货款资金回笼慢、采购资金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
困难面前,企业除了自救,还需向外界借力。为让出口企业更快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精河县税务局成立税收数据分析团队,精准定位享受退税政策的企业,由专人全程跟踪帮助企业无延迟办理出口退(免)税,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只用了1天时间,精河县税务局就为新疆金盛汇化工有限公司办理完41.51万元的出口退(免)税业务。“在生产最难时期,税务部门通过非接触式办理退(免)业务,送来惠民政策的真金白银,无疑给企业复工复产打了一剂‘强心针’。”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郭剑英说。
现在,看着车间里的生产线运转不停,郭剑英对企业经营生产充满信心。“经营企业本就是‘危’与‘机’并存,在各项税收政策扶持下,企业为保产量、稳订单已做足准备,订单生产已排到今年10月。”郭剑英说。
“今后,我们仍将继续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脉上下游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断点’,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7月13日,博州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