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乌鲁木齐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的同事或熟人,是我们的邻居或朋友。他们是党员,是税务人。在乌鲁木齐市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付出,什么叫担当!
“总得做点什么,心里才会踏实”
“我报名当志愿者!”7月21日一大早,看到社区微信群里发出“招募令”,需要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沙丽曼第一个“请战”。“上次疫情期间因为孩子在哺乳期,没能当上志愿者,总觉得有些遗憾。这次有婆婆带孩子,面对疫情,我总得做点什么,心里才会踏实。”这个一向爱笑的哈萨克族姑娘,隔着手机屏幕谈起自己的志愿者经历,笑意更深了,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
7月25日,在前期紧张的准备之后,核酸检测工作正式开始。沙丽曼被分配进行检测人口登记和人流疏导,在三十几度的高温下,沙丽曼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没过多久,防护服里的衣服全部湿透了,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流,戴着防护手套的手也像泡在水里,又热又痒。
“来,小朋友,到这边排队!”“你们这一组往这边走!”“这是您的编号!”……半天的时间里,沙丽曼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这些话,为了不影响检测进度,她工作期间没喝一口水,三十几度的高温让她几乎脱水,但她还是全神贯注地登记信息、维护秩序,让核酸检测顺利进行。
忙碌的工作过后,脱下防护服,沙丽曼看到在场的工作人员被防护用具压出深深印痕的脸和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再看看自己的手,早已泡得发白,加上过敏,已经起了包块。她说:“仅仅半天的时间就这么难受,想想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还要一直弯腰站着,该多么辛苦呀!这一刻,我深刻理解了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党员干部什么时候都要冲在前,和年龄无关”
看到微信群里一个接一个报名的消息在不断刷屏,刚刚报名当志愿者的老税务干部刘萍坐不住了,她迅速拨通社区干部的电话:“小梅,我是刘萍。我刚才报名参加志愿者,你一定要让我参加。”社区干部一听,劝她说:“刘萍姐,您年龄大了,就不要参加了吧,疫情期志愿者很辛苦,怕您的身体吃不消呀!”刘萍激动地说:“我身体好得很,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再说了,我是共产党员,党员干部什么时候都要冲在前,这和年龄无关,我可以比年轻人做得更好!”被她的执着感动的社区干部最终同意让她加入志愿者队伍。
其实,居家办公的日子对刘萍来说并不轻松,作为业务骨干,刘萍要处理推送的涉税疑点数据,宣传税收政策,回复纳税人各种诉求,她把这些疫情期间隔空不隔爱的“非接触式”服务当作头等大事。除此以外,她每天都要抽出1个小时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可作为党员干部,她总想走出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志愿者集合点,刘萍欣喜地看到了同事冯向梅、赵强、王红琴、张永军,甚至退休干部王军伟也站在志愿者的行列。这些虽在一个小区,平时却很少见面的同事,此刻就像商量好了似的出现在这里,每个人的脸上有惊喜、有激动,更有责任和担当。
随后的日子里,刘萍和其他志愿一样,无论烈日还是暴雨,在核酸检测的现场、在蔬菜店、药店、居民家门口都有他们的身影。刘萍事事冲在前面,脏活累活抢着干,可毕竟年龄大一些,干起活来有些吃力:“小区里没有电梯,有时提着好几公斤菜爬到顶楼,感觉气都上不来了。但是志愿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分责任,作为老党员,我要在疫情防控这个‘战场’上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