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双碳”战略版图上,新疆税务部门通过税惠政策精准滴灌与全周期服务赋能,引导企业合规经营与产业升级同步进行,推动重点项目逐“绿”而行。
芳烃产业链的“绿色基因”
“我们的项目是打通新疆化工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关键一环’。项目于2025年3月正式开工,后期达产后可实现年产2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提供绿色原料。”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财务人员王佳介绍。
为支持企业转型,当地税务部门以“政策+服务”双轮驱动,实行重点项目管家式服务,针对PTA项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等13项税收政策,仅2024年享受税费优惠超176万元,编制《碳中和产业税费优惠指引》,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企业能效水平,确保企业环保投入与税收优惠精准匹配。
“此项工程进展顺利,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尤其是税务部门的长期关注和精准服务,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延伸。”谈及企业发展,王佳感触颇深。
南疆绿廊的“零碳心脏”
2025年4月1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个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台兰河服务区在阿拉尔市破土动工。这座坐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服务区,利用南疆年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的光热资源,依托1.5兆瓦光伏矩阵与智慧能源系统,年发电量可实现205万千瓦时,可在干旱少雨的荒漠环境中打造“自发自用”的零碳能源闭环。
“项目从规划阶段就嵌入了绿色基因,当地税务部门对可享受的政策进行了提醒和解读,我们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保障项目有序推进,让这份‘绿色答卷’更有底气。”新疆塔里木交建集团财务负责人汪娟表示。
为推动项目稳步推动,当地税务部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结合服务区光伏项目特性,辅导企业规范核算光伏设备折旧、碳减排量监测等涉税事项,细化土地使用税、环保税减免规则,测算项目全周期税负率,并通过“绿色通道”缩短退税办理时限至3个工作日,保障建设资金快速落地,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据悉,随着服务区2026年投运,其每年可满足20万辆次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减少柴油货车尾气排放1.2万吨,成为阿拉尔“丝路驿站”向“零碳枢纽”升级的关键拼图。
光伏产业的“生态蜕变”
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镇光伏产业园,光伏板随日光转动,板下的梭梭、骆驼刺等饲草蓬勃生长,清洁电力与生态修复在此实现和谐共生。
作为规划容量达1000兆瓦的光伏园区,华能乌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开发的100兆瓦项目及领建的220KV汇集站,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11.91亿千瓦时,营业收入1.95亿元,2025年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18.05%,成为“光伏+治沙+牧草”复合模式的典范。
企业财务负责人邓中成说道:“税务部门针对我们光伏产业资金密集、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深入现场,围绕设备购置、项目投产等,提供政策讲解与核算辅导。2022年9月至今,已累计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3.5亿元、企业所得税优惠79.76万元。”
从乌鲁木齐石化的“绿色基因”到台兰河服务区的“零碳心脏”,再到光伏产业的“生态蜕变”,新疆税务部门以“政策精准匹配+服务全程跟办”的模式,让这些分布在天山南北的“绿色支点”,通过税收杠杆串联成新疆“双碳”的绿色脉络,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