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第十年。为帮助外贸企业更好“走出去”,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市税务局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深化国际税收领域服务举措,积极向“走出去”企业问需“把脉”,提供“普惠+定向”分类服务,持续帮助企业用好用活协定待遇和税收抵免政策,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为助推“一带一路”绘就共同发展画卷增色添彩。
走进位于水磨沟区的新疆和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备货仓库,一排排集装箱整齐排列,准备运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等地的番茄酱制品有序码放。
番茄酱是新疆特色出口创汇产品之一,也是新疆“红色产业”的代表性产品。“相比国内经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会更多,多亏了税务部门及时‘把脉’问诊,为我们开展落实税收协定、推送国别投资税收指南、提供跨境税收风险提示等定向服务,为企业当好了‘政策助手’和‘服务管家’。”公司财务负责人赵云钢表示,2019年以来,公司每年出口量都在增加,平均增速达到5%—10%。截至目前,已出口番茄酱制品至10余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每月出口量达1000多吨。
“不仅如此,在公司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税务部门还积极提供高效优质的出口退税服务,不到3天,我们就收到了420万元的出口退税款。随着资金快速回笼,为我们承接更多的海外订单提供了资金支持,加快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赵云钢表示,在税务部门的精准帮扶下,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还积极尝试“引进来”。
“我们今年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了亚麻籽等农产品,准备往国内销售,但销售渠道尚未打开。当税务部门了解到我们这一困难后,及时依托税收大数据,为我们联系到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省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等中下游购销商,帮助我们拓宽了销路。”赵云钢说。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为切实提高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乌鲁木齐市税务局结合外贸企业实际情况,按照“走出去”投资国别和经营方式的不同,持续更新辖区30多家“走出去”企业“动态成长档案”,通过组建服务专班、大幅精简报送资料、拓展提醒服务、推广“非接触式”办理等方式,不断提高出口退税办理速度,将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结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更高效率支持外贸出口。
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一列满载着重型工程机械车辆、汽车配件等货物的火车从霍尔果斯驶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和中哈合作中心配套区出境后,驶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据了解,该列火车所承载的重型工程机械车辆、汽车配件等全部由新疆凯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供应。作为一家以出口中国机电产品为主要业务的进出口企业,该公司从2007年成立以来,出口额持续增长,从一开始的44.79万美元到2022年的4.20亿美元。
“我们出口的重汽品牌牵引车在俄罗斯市场非常受欢迎,订单不断增长,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业务风险相对增加,存在无法按时收汇的问题,税务部门在知道这一困难后,第一时间为我们出谋划策,有效帮助企业防控境外税收风险。”公司负责人南斌说。
“现在办理出口退税的流程十分透明,通过‘无纸化申报+全程网上办’,从提交资料到4800多万元退税款入账仅用了3个工作日,我要为越来越高效的‘税务速度’点赞。”在公司财务负责人方军看来,早些拿到出口退税款,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就能减轻一些,就能在国际市场中抢占先机。
乌鲁木齐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连续第10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政策,不断完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机制,降低外贸企业办税成本,让企业感受到“春风”暖意,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新疆外贸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