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植土豆、萝卜、白菜的“老三样”组合到百合、雪菊等特色产业欣欣向荣,为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市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落细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走出一条特色兴农之路。
“小百合”种出“大产业”
“食用百合属于比较高端的蔬菜,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销售情况一直不错,我们现在主要供给超市和酒店,今年卖出15吨左右不成问题,预计年收入能有80万。下一步还打算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收益。”谈起今年产销两旺的百合种植,乌鲁木齐市白山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李林如数家珍。
“我就是看好种植百合的市场前景,才下决心带着大伙儿一起闯一闯。”李林表示,自2014年以来,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基地+合作社+电商+扶贫户”的种植模式带领村民发展百合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500余亩,是全疆最大的百合种植区,年产百合20吨左右。
在李林眼里,合作社一路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国家出台的好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税务部门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为我们提供精准辅导,总是第一时间解决困难诉求。”李林算了一笔账,合作社一直享受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低了税费负担。不仅如此,还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今年以来享受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印花税,累计减免税额1.4万元。
“税收支持是合作社不断前行发展的源动力,现在我们的百合主要面向乌鲁木齐市场,相对久负盛名的兰州百合,达坂城百合产品新鲜且物流成本低,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群,百合产业进入了良性循环。”财务人员王倩表示,合作社计划明年修建一座面积2000平方米的保鲜库,用来增加百合的存放时间,以改变现有仓促出售的被动局面,而这笔建设资金就来源于税费优惠政策的利好。
据了解,该合作社现有社员76人,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每年吸纳100余名劳动力在当地就业。“让百合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李林说。
博峰脚下雪菊香
依托得天独厚的雪菊种植条件和环境,乌鲁木齐市达坂城西沟乡近年来积极发展雪菊产业,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江浙、辽宁等地,当地百姓真切感受到了特色产业带来的丰厚回报。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博峰源雪菊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学礼是达坂城区雪菊种植第一人,也是达坂城区雪菊协会会长。“雪菊是我们合作社的特色,虽然这几年雪菊价格有所下降,但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经济收入方面要大大好于其它农作物,这些年直接带动了4000余人脱贫致富。”马学礼说。
据了解,合作社成立以来自主研发了雪菊低温、无尘、分段式干燥设备,总结出雪菊育苗移栽技术和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了达坂城雪菊的品质。
在马学礼看来,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税务部门的帮助。“税务部门一直很关注我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税务局还安排了专人对接涉税业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问计问需,确保我们用好用足各项惠企政策。”马学礼表示,税务部门就支持“三农”税收减免及疫情期间相关减税降费政策进行了精准辅导,今年就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这一项就减免了2.37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对合作社开展收购业务给予了很大帮助。
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达坂城区属于农业种植的冷凉区域,近年来大力推广雪菊、百合等特色种植产业,有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下一步,乌鲁木齐市税务部门将积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持续提供精准、贴心的涉税服务,为助力辖区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增添税收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