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在“五一”劳动节前后,国家税务总局塔城地区税务局助农小分队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户们送上税费优惠政策,并向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走进绿意盎然的城郊村蔬菜大棚内,长长的豆角、嫩绿的香菜、浑圆的包菜等各类蔬菜让人目不暇接,各种生态有机蔬菜长势喜人。大棚的主人是有着三十多年种菜经验的杜群英和胡俊英两位农户,她们精心经营着16个蔬菜大棚,宛如守护着16座绿色的宝藏。今年三月中旬,当大地还未褪去寒冬的凉意之时,他们就在这大棚里播种了多种蔬菜种子。这种蔬菜大棚种植模式,相较于传统露天耕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像为农作物开启了一条通往市场的“快速通道”,能让新鲜的蔬菜更早地出现在市场的货架上,满足消费者对新鲜菜品的渴望,也让农民的辛勤付出更快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税务干部一进入大棚,就迅速融入忙碌的状态之中。这边帮着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那边帮忙调整灌溉设备,用热情架起了与农民交流的桥梁。在劳作的间隙,税务干部开启了“税收政策小课堂”,通俗易懂地讲解着涉农税费优惠政策:“杜大姐,胡大姐,你们知道吗?国家对农业生产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呢,像你们的农产品销售,如果符合相关规定,是可以享受免税政策的。这是国家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们,让你们在农业生产的道路上可以轻装上阵。”税务干部一边说着,一边教两位大姐使用手机开具发票,高效便捷的开票流程让两位大姐赞叹连连。“我说我们之前黄瓜卖了800多块钱,却没交一分钱税款,原来是有好政策啊!”通过税务干部的讲解,杜群英对税收政策产生了进一步的理解。
回首往昔,城郊村地处县城边缘,人均耕地少,水源匮乏,家庭式种植加上零售的模式,让产量在低水平徘徊,村民收入不尽人意。然而,蔬菜大棚产业的蓬勃发展,宛如一道曙光,照亮了村民的致富路。如今,该产业带动了4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辐射效应还带动村民务工增收,在高峰期时每天用工量可达50余人,每人每天收入3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
在蔬菜大棚里,税务干部们带来的政策春风,让满目翠意更显浓厚。塔城地区税务局持续关注农业产业发展,深入了解农民和涉农企业的需求,无论是涉农税收减免、社保政策,还是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都进行了详细地宣传讲解,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各项优惠政策,精准地为农户们提供政策支持,为农产品施好“税务肥”。
下一步,塔城地区税务局将以此次惠农宣传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服务,以更精准的推送、更贴心的举措,为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图为 税务干部走进蔬菜大棚与农民同劳作并宣传涉税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