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5日 10:20:20 星期三 无障碍阅读 国家税务总局 新疆人民政府 新疆税务局 新疆税务微博
本站热词: 减税降费 个税 增值税 小微企业 发票
      首页  >>  国家税务总局石河子税务局  >>  图片新闻

【央媒看石河子】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政委鄂宏达:当好“火车头” 为履行新时代兵团使命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兵团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参与和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日前,人民网记者就“当好‘火车头’  为履行新时代兵团光荣使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主题,对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政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鄂宏达进行了专访。
图为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政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鄂宏达接受人民网专访。侯佳宜摄
  人民网:新时代八师石河子市如何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兵团精神,努力形成维稳戍边新优势?
  鄂宏达:“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兵团更强大更繁荣的根本依靠、根本动力。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
  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兵团人以国家利益为大、以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重的庄严承诺。几代兵团人始终将热爱祖国作为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不计得失、对党不讲条件,忠实履行着党中央赋予兵团的光荣使命。
  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价值追求,支撑了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悔选择。八师石河子市是兵团的“老根据地”,是兵团实力的展示地,也是兵团精神的传承地,我们有责任展示兵团实力、更有责任传承兵团精神。
  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实践品格,展现了兵团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革命精神。兵团军垦博物馆里那件补了296块补丁的军大衣,就是这种艰苦创业精神的有力见证。天业集团在八师石河子市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这都是一代代军垦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
  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时代风貌,展示了兵团人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动力活力。几代兵团人始终无惧无畏、战天斗地,手推肩扛、白手起家,谱写了“沙漠变绿洲、戈壁建新城”的壮美诗篇。我们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前进。
  人民网:八师石河子市提出要实现“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转型升级,当好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请问实现途径是什么?
  鄂宏达:八师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腹心区域,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拥有天业、天富、西部牧业等6家上市公司,141家规上企业,形成了以碳基、硅基、铝基、能源、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六大支柱产业,是中国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兵团第八次党代会对八师石河子市提出了当好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火车头”的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扛起扛好这一历史重任。
  八师石河子市长期“依煤”“依重”的发展模式与当前形势不适应,师市干部抓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此,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坚持“首要抓发展、核心是产业、关键靠统筹”的工作思路,科学谋划了“1+4+4+6”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一条主线: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传统能源“双线”绿色升级转型为抓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是聚焦四大产业:继续做优做强以碳基、硅基、铝基为主体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做大做实现代交通物流和通航产业,有效做深做透种业、畜牧、节水高效农业和农产品食品化生物化加工产业,持续做精做强文旅、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以“四大产业”为支撑,科学规划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
  三是强化四项保障:全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金融服务体系支撑、高质量人才集聚、数字信息化融合四大发展要素保障,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用,从过去单一依赖要素推动经济发展升级到现在全面依靠要素、科技、人才综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抓好六项工作:从规划、企业、项目、园区、政策、环境六项重点工作入手,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具体企业为抓手、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政策供给为动力、以营商环境为保障,推动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抓规划方面,发挥好规划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完善重点片区控规质量,用规划的硬质量换产业发展的深度耦合、提质增效。同时,积极推进资金资本化、产业和数字融合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人力资源产业化,规划好发展新动能。在抓企业方面,持续做实“政企直通车”,坚持做到“解决、解释到位”,让企业家感到“放心、舒心、暖心”,不断增强扎根师市、发展壮大的信心。同时,激励企业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家作用。在抓项目方面,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容缺受理、双线并行、限时审批、逾期默认”工作要求,加快前端行政审批改革、加强末端利益关系治理,以有力举措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全心服务项目建设。落实、落细、落好“双招双引”责任主体机制、项目评审机制、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和政策触发式兑现机制,为经济恢复元气、加快发展打好基础。建立项目分级推进调度机制,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包保帮扶,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的机制保障。在抓园区方面,按照依靠产业链、对标价值链、打造创新链的“三链互促”思路,加快谋划“腾笼换鸟”动能转换项目库和实施路线图,聚力支持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引领力的支柱企业、骨干企业。在抓政策方面,加强政策研究,把释放政策的含金量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不断优化政策供给质效。加强政策研究与吸收企业家参与并举,在增加政策供给数量的同时增强供给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抓环境方面,持续优化“法治、诚信、高效、包容”的营商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障,加强对涉企涉商司法活动的监督,推动司法执法机关开展“进解促”工作,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人民网:人才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八师石河子市如何打造人才的“蓄水池”?
  鄂宏达: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得好,一定是人才支撑得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如今,八师石河子市拥有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14所大中专院校和18所科研机构,拥有陈学庚、尹飞虎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全疆人才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今年以来,师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双招双引”,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招才引智”,加大“兵团·石河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建设力度,明确了“1+2+9”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模式,整合优化师市人力资源服务,聚焦碳基、硅基、铝基等主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紧盯新能源、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旅会展、金融等重点领域人才、用工需求,精准拟定“招工、招才”计划,在疆内、疆外组织开展劳务对接、“因岗找人”、线上线下招聘等个性化的用工服务,切实加强师市重点产业链发展用工需求保障,形成集人才、用工引进、培养、开发、输送、使用为一体的师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效、精准地为师市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服务,持续发挥好人才“蓄水池”“中转站”作用。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方面,八师石河子市持续抓好“千名硕博,智汇石城”引才项目。在煤化工、医疗等领域探索组团式援疆模式;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开展“银龄引才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1+6”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开展“人才培带工程”,鼓励支持各行业领域用人单位依托各类人才孵化基地,开展“人才培带工程”,以“老带新”“师带徒”“一带多”的发展模式梯次培养各行业专业技术骨干。积极推荐申报“天山英才”、“兵团英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兵团特聘专家、院士后备人才等国家和兵团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新疆公共管理硕士和博士培养等人才项目,为师市高质量发展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同时,八师石河子市依托对口援疆优势资源,用好援疆干部人才,精准制定引才需求,加大柔性招才引智力度,鼓励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留疆工作,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扎根八师石河子市。
  人民网: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八师石河子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鄂宏达:今年以来,八师石河子市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从转变服务理念、创新监督执法方式等方面入手,在商事登记和市场监管领域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师市营商环境和竞争力大幅提升,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法治、诚信、高效、包容”要求,紧盯经营主体需求,从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的“小切口”入手,做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文章”。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容缺受理、双线并行、限时审批、逾期默认”为原则,加快前端行政审批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2023年,我们出台了《八师石河子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方案》,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为企业提供“零前置、分类审、电子化、全帮办”及“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的“一站式”服务,彻底改变了企业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尚需等待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开工的历史,让企业在获得土地的第一时间即可开工建设,用政府服务的“贴心”,代替企业报批手续时的“操心”,换来企业发展上的“安心”。
  同时,聚焦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提高“一网通办”“一窗综办”“一件事一次办”水平;完善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实行注册登记“直通车”和“绿色通道”,主动对接,开展“一对一”指导办、帮办、高效办服务,以务实高效、真诚热情的服务赢得企业口碑。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促使师市营商环境加快迈向市场化、法治化。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