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代开发票灵活分散、数量庞大,是虚开风险的高发领域。如何在海量业务中精准识别自然人代开发票风险,变被动核查为主动防控?国家税务总局克拉玛依市税务局的办法是通过分析发票数据,构建风险模型、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受票监管。
构建模型,差异实施对策
“新业态下自然人代开发票需求日益增加,税务部门的监管压力也随之加大。如何从海量发票数据中提炼出关联性强、指向明确的风险特征,并进行科学量化评估,是重点攻坚的方向。”克拉玛依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负责人徐洪雨说。
该局组建专业团队,从发票基础数据入手,分析历年案件,结合自然人代开发票的行为规律,提炼出“高频次、跨区域、高额度、品目异常、受票异常”等关键风险点。经过多轮建模和技术迭代,该局最终筛选确定了20个与关键风险点高度相关的核心指标,构建起本地化的风险防控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帮助我们对代开发票的自然人进行筛选,被指标风险点‘命中’得越多,存在风险的可能性越大。针对突出问题,我们还可以对个别风险点专项分析。该模型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会根据日常核查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动态优化调整,持续提高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徐洪雨说。
指标模型应用后,每月可筛查出金额超50万元的大额代开疑点数据,目前疑点数据户数从30户下降至10户以内。不久前,通过模型预警、关联异常受票链条,该局阻断建筑安装类重点企业接受自然人代开发票金额超百万元。
分级分类,科学量化风险等级
面对模型筛查出的上千条风险结果,如何避免基层税务干部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处理,提升应对效率?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高澍介绍,克拉玛依市税务局采取了分级分类的管理办法。
“我们根据自然人违规代开发票的特征差异对风险指标赋予不同权重,经过归一化处理后,使指标能够在同一维度用分值计算,再相加得出每个自然人的风险分值,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高澍说。经过多轮核查验证后,发现分值前20%的问题比例较高,列为高风险自然人,税务干部进行深度分析研判,将其纳入风险应对任务或移交稽查处理;对于风险分值位于20%—40%区间的中风险自然人,税务干部重点结合开票内容和频率分析其经营实质,纳入日常辅导清单,引导进行税务登记;对于低风险自然人,税务干部分类宣传辅导,加强政策提示提醒。
“基于科学的风险排序,监管目标变得更清晰,核查更聚焦。”高澍说。今年以来,该局针对重点关注群体,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自然人代开发票占成本比例过高企业开展辅导,讲清虚增成本的危害,规范受票行为。同时,引导风险可控、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的自然人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或企业,促进其合规经营。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后,该局自然人代开发票最高风险评分从1.36降至0.92,降幅达33%;相关企业接受自然人代开发票金额同比下降约10%;有代开行为的自然人转为登记户的数量同比增长约11%,税法遵从度有效提高。
溯源受票,加强闭环管理
防控自然人代开发票风险,不仅要管住“开票端”,更要盯紧“受票端”。克拉玛依市税务局将风险防控链条延伸至受票企业,形成管理闭环。
该局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向建筑安装、劳务等重点企业发出风险提醒,定期开展自然人纳税辅导培训;对接收自然人代开发票超过预警阈值的企业,启动应对程序,核查其资质、行业特性、纳税信用,以及接受发票的集中度、合理性,关联追踪异常受票链条。
针对某公司集中接受高风险自然人发票情况,该局调取账证、合同等资料核查,发现其存在明显虚列成本情况,最终在税务部门辅导下,依法调增成本超500万元,补缴税款20余万元。
结合克拉玛依本地自然人流动性大,管理效能不高的情况,税务部门从自然人发票入手,反向加强监管、约束自然人代开发票行为的做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该局接受虚开发票风险筛查效率提升112%,涉嫌虚开的自然人代开发票数量大幅下降,行业管理质效同步提升。
“发票数据是税收治理的宝贵资源。”克拉玛依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洪军说,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发票数据分析应用,不断优化风险模型算法,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度,织密织牢自然人代开发票风险“防护网”,维护公平、法治的税收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