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5日 10:20:20 星期三 无障碍阅读 国家税务总局 新疆人民政府 新疆税务局 新疆税务微博
本站热词: 减税降费 个税 增值税 小微企业 发票
      首页  >>  国家税务总局和田地区税务局  >>  工作动态

和田地区税务局:税惠助力非遗产业焕新赋能

  为有效推进和田地区非遗项目高质量传承和发展,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和田地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非遗企业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涉税需求,主动了解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特点,并开展针对性政策辅导,精准落实税收优惠各项政策,助力非遗产业传承与发展。

牵线搭桥 助企解难题

  桑皮纸制作是一门比较古老的手工技艺,经过世代相传,精心保护,至今仍在不断地传承和完善。在2006年,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具有写字作画历经千年不褪色、防虫蛀、不怕潮、纸质抗拉力强等特性,更使得它弥足珍贵。

  来到皮山县固玛镇桑皮纸制作工坊,阵阵捶捣声传入耳中,桑皮纸制作技艺第十二代传承人马木提·达吾提正在忙着剥皮、捶捣、入模……大大小小的模具上晾满了薄厚均匀的桑皮纸。

  “故宫维修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纸呢,我从事桑皮纸制作已经52年,是皮山县桑皮纸技艺传承的第12代传人”马木提·达吾提自豪地表示。

  “但由于手工制作以及原材料的产量有限、无法量产和销售渠道与宣传途径的缺乏,桑皮纸的发展并不理想。经济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全手工制作耗费时间,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他叹息道。

  为帮助非遗产品销售出去,税务部门主动为桑皮纸“找下家”,主动联系皮山县文旅局以及辖区内华星文旅等单位和企业,加大桑皮纸的宣传力度。同时,结合相关企业、游客的消费需求,全力当好非遗传承的“月老”,架起桑皮纸传承的“连心桥”切实解决了手艺人马木提·达吾提的“急难愁盼”问题。

  “税务部门不仅为我们‘牵线搭桥’,还会主动走访送政策,辅导我们办税缴费操作,更加坚定了我们把桑皮纸技艺传承下去的决心,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皮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马木提·达吾提说道。

政策直达 助企享红利

  走进新疆艾德莱斯绸发源地和田市吉亚乡,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会纺织艾德莱斯绸。传统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手工业。前不久,一条由艾德莱斯绸制作的马面裙更是在网络上火出了圈。

  和田地区税务局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走进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涉税费政策宣传和辅导,以税力量守护非遗传承。

  “在艾德莱斯绸的纺织过程中,先煮茧抽丝再纺线,然后将丝线进行捆扎,再用纯天然植物染料进行上色。一块丝绸上面有好几种颜色,要反复扎染,再定丝排列花纹进行纺织,全部流程都是用传统的手工工艺来完成。”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布威佐日罕·麦提如则向前来走访的税务干部说:“非遗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好的政策支持,帮助我们健康发展。”

  针对非遗产业的发展,和田地区税务局围绕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线上通过微信、征纳互动平台精准推送税费政策,更好实现“政策找人”,确保政策直达快享。线下,税务干部深入企业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确保业务办理“零障碍”,政策享受“零延误”。

  “这些年,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帮助很大。现在办税缴费也很方便,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完成。税务干部也会主动上门了解企业情况,帮助我们及时解决涉税难题。”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奥格丽妮萨·麦麦提敏说道。

  自1984年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厂建立以来,逐渐从一个家庭手工作坊发展成为集传统手工纺织、制造艾德莱斯绸、加工民族服饰、文旅产品销售及景点旅游为一体的公司。

  “我们要坚守传统的手工编织技艺,也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新老结合公司才能发展得更好。去年8月开始,公司鼓励员工利用抖音、快手、淘宝等线上平台销售产品,目前网络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3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麦麦提艾力·如则麦麦提说,“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作坊’的发展模式,在带动村民就业和发展产业的同时,艾德莱斯绸已成为吉亚乡的支柱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和田地区税务局将继续做非遗文化传承的守护者,继续围绕非遗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以税务“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助力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