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启动,和田地区防沙治沙成效日益凸显。为持续促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和田地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落实“绿色”税制,持续释放“绿色”动能,将沙漠边缘生态治理、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形成了“绿业并举、绿富同兴、绿进沙退”的生态富民之路,让沙窝窝变“金窝窝”。
不断优化服务举措 助农致富增添底气
走进新疆策勒县禾嘉农林果业生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芸种植基地,种植户伊明江·买买提正在大芸地里浇水、除草,“我们农民合作社有15户种植户,1000多亩红柳大芸,以前这里什么都没有,是一片荒漠,每天刮风刮土。现在红柳也长大了,大芸每亩地产200公斤,湿的大芸每公斤10块钱,这样计算下来,每亩地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采挖大芸,进行销售了。”
为更好地服务农企农户发展,和田地区税务局积极搭建与纳税人之间的“连心桥”,在农产品销售旺季,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宣传,组织税务干部深入企业、种植基地,为农企农户讲解最新税费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在涉税问题上的疑难杂症,将税惠“肥水”施到根上,让企业真真切切享受税收政策带来的红利,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大芸能防风固沙,还能让我们挣到钱,真的是一举两得。这一切都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合作社享受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的减免政策。税务部门也在办税服务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每次在接到订单,不知道如何开票、如何纳税申报的时候,税务干部都能耐心地辅导,帮助我们解决涉税问题。相比过去,现在我们农民的生活条件好很多了,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伊明江·买买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促企发展增强动力
“沙漠里环境恶劣,大小沙丘林立,高低相差二、三十米,在沙进人退的大风口上,一无路二无水,连走路都是进一步退半步,在这样的沙漠上开荒种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多亏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暖心扶持和税务部门优质贴心的税费服务,才能够支撑我们企业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谈及减税降费带来的利好,新疆国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买买提艾力·买提亚生说,“2019年以来,我们公司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近40万元,减轻了不少资金压力,为我们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我们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积极吸纳周边的贫困户,免费享受销售平台、技术培训、冷藏保鲜等红枣产品升级服务,帮助村民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学习技术,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买买提艾力·买提亚生介绍。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标准化科学种植示范基地红枣2200亩,核桃2000亩,苜蓿2000亩,营造防风治沙林5400亩,尤其在种植肉苁蓉方面,种植面积达3500亩,并通过了有机认证,年产值达到400多万元。该公司产品还注册了“沙漠胡”“西域胡”等品牌,同时建立了企业网站和内地物流中转站,积极对接内地网络销售平台进行产品销售,企业发展一路向好。“未来,我们计划再建一座精深加工厂,进行农副产品初加工及生物萃取,研发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及产业化技术,不断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买买提艾力·买提亚生说道。
全力支持产业建设 与企携手绿染黄沙
有了像新疆国润股份有限公司、禾嘉农林果业生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企业,积极带动了沙产业农产品的种植、销售,让沙漠生态治理和发展沙产业经济实现“双赢”,让农村发展越来越好,让农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为推动沙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田地区税务局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提前介入产业建设项目,给予全链条、全流程、全要素的精准涉税政策支撑和服务支持,用税费优惠政策红利激发产业活力,以产业活力提升经济、生态发展能力。
近年来,在和田地区当地政府的重点项目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他们通过建立设施农业、种植肉苁蓉、红枣、开发旅游等方式,打造了沙区设施农业、生态经济林业和沙漠旅游休闲业等多元化产业,从植被恢复、节能减排、观光旅游协调推进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下一步,和田地区税务局将持续发力,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加大落实绿色税收政策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帮助企业走好生态之路,以最实举措为筑牢和田生态屏障贡献更多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