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也是昌吉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国家税务总局昌吉回族自治州税务局主动将民族团结融入税收工作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开展系列民族团结主题活动、高效服务民族产业发展壮大等方式,全力推动税收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互融互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税务之力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主题活动 共叙民族团结情
“我和‘小女儿’再尔丹的缘分要从2016年结亲时讲起。如今,再尔丹已经成为新疆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的一名学生,还成功入选了昌吉州文联书法家协会……”
日前,在昌吉州税务局“学党纪 促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中,退休干部雒俊霞分享了自己帮助哈萨克族女孩再尔丹·吾山通过练习书法,走出大山,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书法专业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故事。
活动中,党员干部走进昌吉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区,观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微视频《我们是一家人》,体验非遗文化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一儿童节前夕,昌吉州税务系统州、县两级税务部门联合在昌吉市庙尔沟乡中心学校开展了“石榴抱籽一家亲 童心共绘民族情”主题活动。青年税务干部和学生们共同手绘主题海报、撰写书法作品。通过一幅幅画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在党群活动中,开展主题宣讲、参观学习、税收普法、志愿服务等系列有感有形有效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厚植家国情怀,为建设美丽昌吉贡献税务力量。”昌吉州税务局党建工作科科长冯小洧表示。
税惠锦囊 守护非遗匠心传承
哈萨克族毡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昌吉市阿什里乡叶斯力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玛依努尔看来,花毡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是哈萨克族文化传承的象征。
作为当地哈萨克族毡绣的代表性传承人,玛依努尔对于非遗发展有着很深的感触:“纯手工刺绣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国家大力支持非遗文化发展,税收优惠等系列惠民政策是合作社扩大经营的底气。”
针对非遗行业发展特点,昌吉州税务局通过线上征纳互动平台、电子税务局等精准推送税费政策,更好实现“政策找人”。此外,“红石榴”税收志愿服务队实地走访非遗企业,为其量身打造税惠“锦囊”,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推动税惠红利滋养非遗文化土壤,助力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和传承,让更多手艺人成为受益人。
“算下来合作社每年能减免税费1万多元,钱虽然不多,但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手艺人心里暖洋洋的。”谈及合作社的发展境况,玛依努尔说道。目前,该合作社有二十多名社员,还引入了新的刺绣设备,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了花毡的制作效率,小花毡逐渐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倾心服务 解锁文旅新方式
驼铃声声,沙漠胡杨,冰山湖泊……今年5月,备受瞩目的大型室内实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成功复演,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生活场景。截至目前,该剧目已累计接待游客3.16万人,实现收入373万余元。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演艺在旅游中的作用日渐凸显。近年来,《千回西域》等一大批旅游演艺项目通过实景演出、沉浸式演出等方式,把舞台搬到景区中、草原上、沙漠里,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新疆风情画卷铺展在观众眼前,让游客在欣赏演艺剧目的同时,对新疆“歌舞之乡”的美誉有了深切了解。伴随文旅多元消费场景的融合焕新,昌吉州税务局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在精细服务、诉求响应等方面同步发力,助力民族特色文旅产业发展轻装上阵。
“税务部门及时帮助公司解决了门票印制问题,让我们安心投入到了剧目的复演运营中。”作为《千回西域》剧目运营单位,新疆楼兰夜艳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顾怀艳在谈及税务服务时表示,税务部门自得知公司的复演计划时,便远程跟进辅导景区门票印制申请等涉税事宜。“目前复演不到一个月,税务部门细致讲解了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有信心,也更有底气投入到剧目的更新创作中,力争更好地宣传新疆、展示新疆,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体验到新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昌吉州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力服务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让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缴费举措惠及各族群众,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