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的塔里木河中游,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是整个塔里木河流域原始胡杨林较集中的区域。
《水经注》中记载着塔里木盆地有胡杨,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的树”。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在新疆巴州轮台县持续释放,以及“旅游兴疆”战略的深入实施,当地旅游名片越擦越亮,让古老的胡杨在塔里木这片大漠中焕发新生。
畅享减税红利,旅游人气“爆棚”
进入十月以来,公园里的胡杨树就开始以最灿烂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据统计,仅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该景区就接待国内游客71971人,同比增长了43%。
旅游人气的“爆棚”,来源于减税助力旅游体验的升级:全新开放的旅游观光小火车、干净的移动卫生间……都进一步优化了游客观景体验,让每位游客徜徉在胡杨梦幻之美的同时,也不乏舒适的观景体验。
“2019年上半年以来,我们投入500万元购置了一辆旅游火车、新建30余座移动旅游卫生间,享受了固定资产一次性抵扣的减税政策,我们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景区大门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翻新建设。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让这些福利都赶在黄金周和游客见面。”胡杨林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臣超介绍说。
该公司财务人员吴艳艳给笔者算了一笔“减税账”:“我们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税务干部又给我们带来惊喜‘税讯’,10月份开始,旅游服务业加计抵减比例由10%增加到15%,预计第四季度又可以多抵减2万多元。”
来自杭州的张磊带着全家在新开放的观光火车上一睹了胡杨的“高颜值”,他坦言:“对胡杨林的美景倾慕已久,这次终于一睹她的真容,在小火车上观赏更是一场别样的赏秋之旅。”
减税“掌勺”,让新疆味更有料
减税降费受益者,除了“大企业”,也有“小商贩”。胡杨林景区附近的餐饮企业超过70家,商户超过50家,其中多半是当地的农牧民借着景区红火的“旅游东风”拓展的一份副业收入。大盘鸡、烤包子、烤羊肉等新疆本土美食,吸引了众多“吃货们”寻味而来。经过今年减税的“大火翻炒”之后,新疆美食在这片大漠里飘出了别样的香味。
“胡杨越黄,我们的生意就越红火,现在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月销售额提高到10万元,对我来说真是个大好消息。我现在每月营业收入差不多能达到8万块,腰包更鼓了,是国家帮我省了好些钱,我只管用劳动去致富。”谈起减税降费的“获得感”,塔里木餐厅老板艾合买江·艾买提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牧歌餐厅是一家传统餐饮企业,如今一改往日门可罗雀的“旧颜”,餐厅越开越红火。人气的秘诀在于牧歌餐厅老板将减税政策带来的红利让于纳税人,给餐厅来了一次“美颜”。
“受益于减税政策,我们用节约的钱给餐厅来了一次大换装,打造成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风俗餐厅,全新的装修风格吸引了众多游玩的内地游客。”牧歌餐厅法人朱晓娜眉开眼笑。
减税也让食客的饭碗里添足了“料”。“税费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下降的部分可以通过菜品价格的下调反馈给客户,让广大的食客得到实惠,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我们积极配合胡杨林的旅游热潮,相应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性循环,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轮南特色餐厅的老板纪小龙说道。
激活减税“加速度”,让工艺品行业更有底气
胡杨文化也衍生出了众多工艺品加工行业。该行业搭乘减税“快车”,结合本地旅游特色,大力整合资源,推出更丰富、更具特色的胡杨工艺精品。
今年的传统手工艺品大赛如火如荼开展,精美的胡杨碗、胡杨挂件、胡杨绘画、花帽、毛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慷慨解囊。
有一手“好活儿”的彩蝶手工艺品法人许敏说:“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给力,省下的就相当于赚到的。我们把省下的税款用作手工艺培训和扩大招收学员,吸纳了很多当地的手工艺品爱好者加入,帮助他们把爱好变成收入,这也是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
自由画社是一家专门销售胡杨工艺品的个体工商户。“我靠手艺吃饭,现在税收政策这么好,胡杨林公园也运营得越来越好,在这么好的社会大环境下,我相信只要我踏踏实实做出好东西,生意肯定越做越好。”小店老板张中军对小店的未来信心十足。
“这些工艺品多是当地民间艺人自己设计、加工、制造的,就是想把最美的胡杨形象展示给世人,把胡杨精神、胡杨文化扎根大家心田。”轮台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乘着减税降费的‘东风’,在胡杨林公园里融入更多新疆文化元素,结合轮台地方特色,传播胡杨文化,提高文化附加值,坚持走精品发展路线。相信在税务部门的倾力支持下,定能用好减税降费政策,扩大商户规模,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轮台县旅游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