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5日 10:20:20 星期三 无障碍阅读 国家税务总局 新疆人民政府 新疆税务局 新疆税务微博
本站热词: 减税降费 个税 增值税 小微企业 发票
      首页  >>  国家税务总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税务局  >>  县局工作动态

漠上种桑 “绿海”生金

走进新疆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4000平米的厂房内,员工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正在通过手机网络直播带货的是公司创始人——刘吉发,从70后的返乡创业西北汉子到如今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刘吉发用他的坚持和才智,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十年前的刘吉发跑过大车、干过装修、做过鞋贸生意,效益越来越好,身体却大不如前。机缘巧合下,刘吉发在朋友推荐下喝起了桑叶粉,身体免疫力逐渐提高。亲尝有效的他觉得桑叶在养生方面是个“宝藏”,于是将投资目光落在生态农业和桑产业领域,怀着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刘吉发决定返乡创业,在乌兰旦达盖沙漠开启一番新事业。

“那是个寸草不生的地方,连梭梭都难以成活。”是老一辈人对乌兰旦达盖沙漠的刻板印象。创业之初的路,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刘吉发来到沙漠边缘,筹建起蛋白桑防沙治沙种植基地,种下上万株不到半米高的桑树苗,“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只能搭帐篷住在沙漠里,一刮风,帐篷都被吹飞了,吃的饭里面全是沙子,好不容易挖的树坑也恢复原貌,我们就这样循环往复,从种植、浇水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研究完善,才把桑树种活。”提及蛋白桑的种植历程,刘吉发颇有感慨。

前脚弓,后脚蹬,“拼命三郎”的他,以一当十。以每一日、每一夜的执着,夺取沙漠的每一寸、每一尺,经过两年勤勤恳恳的劳作,刘吉发成功植下5000余亩蛋白桑,桑树终于开始产生效益。

“种植方面的难题解决了,但由于对很多政策业务不熟悉,特别是面对一些复杂涉税业务时,把我们愁坏了。”刘吉发表示,当地税务部门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对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等具体业务进行认真辅导,税务部门陪伴他渡过了最困难的初创时期。

坚持终有收获,随着桑树的长大,桑叶、桑椹、桑树枝、桑树皮等原料产品陆续上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发挥蛋白桑的价值,刘吉发决定进行产业链延伸。

“蛋白桑浑身是宝,它不仅能防风固沙,果实还可以食用和做成原浆,想要深加工、精研发,科技是关键。”刘吉发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引进生产设备,建起了蛋白桑深加工厂。公司围绕原料,相继开发出了桑叶茶、桑葚酵素、桑碱片、桑叶面膜等10款产品,研发出的桑产品多次亮相亚欧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刘吉发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关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越来越好,给了企业很好的发展平台。谈起税收政策的支持,他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当地税务部门定期实地调研问需,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的务手册,从政策宣传、纳税申报等方面,开展全流程精细辅导,帮助其充分享受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走稳走好了研发创新之路。

“近三年,企业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24万元,资金活水为我们减轻了科研压力,公司不断创新,还培育出了桑黄菌上市。”刘吉发介绍,“在桑黄菌的研发过程中,税务部门结合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为我们提供涉税风险提醒,让企业能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研发中去,目前桑黄菌成活率已经达到了95%,产值预计700万元左右。”

从无到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绵延起伏的沙地间已是桑林遍野,满目绿意,这块“硬骨头”终是被他“垦”了下来,他先后研究发明了固沙防沙快速植树装置和固沙植被高效保水装置等十余项实用新型装置,1000多万株蛋白桑在乌兰旦达盖沙漠里迎风招展,在他的努力下,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蛋白桑种植基地之一,曾经的“沙窝窝”变身为“金钵钵”。

绿海桑田有效遏制了沙漠蔓延,实现了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持续吸纳周边农牧民就业。望着一望无垠的桑田,谈及未来的发展,刘吉发说:“我将继续扩大蛋白桑的种植面积,让桑田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蓝宝石’,成为守护家乡的绿色屏障,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让戈壁荒漠变成金山银山。”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