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阿拉尔,瓜果飘香与海鲜丰收撞了个满怀。青蟹、南美对虾、蛏子……内陆海鲜养殖的崛起打破了传统认知。在这场“向戈壁要海产”的实践中,阿拉尔税务局以精准服务和合规经营为笔,书写助农兴企的温暖篇章。
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养殖蟹类,深受消费市场青睐。全国年进口20万吨的现状让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在新疆阿拉尔市,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盐碱水养殖的技术突破,在两年内完成了从单一蛏苗养殖青蟹到青蟹、蛏子、鲻鱼等多品类综合养殖的转型,当地新增渔业产值超5000万元,为缓解全国青蟹供需矛盾,稳定市场价格注入了新疆动能。
“自从突破了‘盐度适应关’,青蟹幼苗成活率提升至85%,养殖周期缩短10%。实现海鲜水产‘本土自给’,让师市居民买到了活海鲜。”该公司负责人陈武群介绍道。
在助力“向盐碱地要效益”的实践中,阿拉尔税务局服务前置、辅导下沉。从新办企业第一步如何申报、自产自销农产品税惠政策如何享受,到经营活动如何规范原始凭证等高频风险问题靶向辅导,把政策条文“原汁原味”送到企业的同时,为企业合规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在与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次企税座谈中,税务干部拿着收集到的“申报填报卡壳”“蟹苗采购发票不规范”“运输信息不全”等问题逐一解释,并重点解析了财务核算合规性与税收优惠的关联性:“盐田水养殖属于自产自销农产品,按政策能免征增值税,但前提是财务核算得规范,发票、运输单这些凭证都得真实有效、原始凭证留清楚。”。
“这两年把精力都放在了技术难题上,总想着怎么把蟹子养好,自己不懂税务事项,税务局同志辅导了很多,现在会计经常提醒我留存单据的重要性,自己也越来越重视了。”陈武群说道。
盐碱水养殖技术同步改良了当地2万余亩盐碱地,实现“治碱生金”。沿着这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养殖路径,阿拉尔市已建成9万余亩盐碱地水产养殖基地,覆盖10余个团镇,将缓解零售价格上涨压力。
从“不可能”到“可能”,阿拉尔“海鲜陆养”产业的崛起,折射出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阿拉尔税务局将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以更优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让戈壁滩上的“蓝色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