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聚力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把“一村一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形成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的新格局,“产业造血”为困难群众叩开了致富门。
小林果变成致富果
立冬后,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乌尊阔恰村农民热合买提·阿不都外力更忙了。11月24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果园里给黄桃树修剪枝条。
“别看这些桃树不起眼,一棵树能带来500元以上的收入。”热合买提·阿不都外力说,4年前开始种植黄桃树,今年他家的5亩黄桃园增收3万元以上。
如今,乌尊阔恰村有30户农民种植桃树,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地区注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樱桃、车厘子、西梅、恐龙蛋等小林果,为村民增收开辟新路子。
截至目前,地区小林果种植面积逾7万亩,总产逾32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辐射带动5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辣椒带来红火日子
在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依希来木其村,村民把晒干的辣椒装车后运往外面销售。
温宿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文涛介绍,结合该村实际,工作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找到一条新路,那就是种植辣椒。短短2年时间,辣椒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亩增至7800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依希来木其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辣椒生长,再加上光照时间长,种出的辣椒品质好,且成熟后在枝头就能蒸发水分,采摘处理所需人力少,工作队引导村民种植辣椒增收,重点种植色素辣椒和线椒。
村民阿不都克热木·土拉甫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今年种植的10亩色素辣椒纯收入2万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村共有200余户村民种植辣椒,间接带动周边7个村2000余名村民务工。
马文涛说,工作队看到逐渐发展起来的辣椒产业,严格种植、晾晒等管理,让辣椒产业真正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胡萝卜开辟增收路
眼下,在柯坪县盖孜力克镇色热克托格热克村,处处是村民采收胡萝卜的喜人场景。
在村民阿不都外力·阿不都克热木的地里,刚采收的胡萝卜整齐地摆放着。今年,他家种植4.5亩胡萝卜,因科学管理,亩产2吨至2.5吨,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增收2万元不成问题。
3年前,色热克托格热克村人均种植胡萝卜面积不足1亩,为增加村民收入,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种植优质胡萝卜,在种植过程中推选优良品种,注重科学播种、管理。目前,全村胡萝卜种植面积达150亩,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鸽子“啄”开致富门
每天一大早,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琼克其其村农民吾甫尔·依明就将玉米、小麦等饲料投喂给鸽子。
57岁的吾甫尔·依明从小跟爸爸学养鸽子,近年来他家依靠养鸽子走上致富路。
“今年我家的鸽子有300羽,只要精心饲养,相信收入会越来越高。”吾甫尔·依明说。
新和县农民一直有养鸽子的传统,因庭院养鸽投资少、效益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琼克其其村鼓励村民发展养鸽产业,采取免费培训、提供技术服务等措施帮助村民,目前村民利用庭院养鸽子,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据统计,仅排先拜巴扎乡今年鸽子存栏数就有29万羽左右,整个新和县实施的养鸽扶贫举措已带动8000余户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