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5日 10:20:20 星期三 无障碍阅读 国家税务总局 新疆人民政府 新疆税务局 新疆税务微博
本站热词: 减税降费 个税 增值税 小微企业 发票
      首页  >>  国家税务总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税务局  >>  工作动态

心静思远为民 弘毅笃行扶贫

  2015年6月26日,2017年2月1日。
  这两个日期,一直深刻在国家税务总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局长、驻尼勒克县科蒙乡团结村(原库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达•吉干的脑海:前者是自己职业生涯中首次“访惠聚”,后者则是进驻团结村的日子。
  “掐指算算,这是第九个年头了。团结村的春节我都过了6回啦……”机械的数字和日期,却记录着达•吉干驻村扶贫3000多个日夜,打造税务新“枫”景的始末点滴。
  196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家庭,1989年毕业当老师,1991年调入尼勒克县税务局、伊犁州税务局工作至今,2022年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回顾绝非简单的一蹴而就,达•吉干三言两语就说了大概,可聊起自己的“枫桥故事”却能侃侃而谈几小时。
  而今,践行新疆特色“枫桥经验”的工作任务仍在继续,达•吉干心中“功成不必在我”的意志已悄悄生根,“功成必定有我”的脚步亦从未停歇,伊犁州税务局助力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他耳畔依旧激昂嘹亮……
  扎根,化解纠纷稳民心
  达•吉干至今都忘不掉刚到团结村的第一天: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6名工作队员都眼巴巴地指着第一书记率先“破局”。怎么办?那就硬着头皮先混成“自来熟”吧!有事没事到村里转转,挨家挨户访,田间地头聊。不论见到谁,甭管认不认识,上前就打招呼、唠唠家常。
  刚开始,村民都只说些客套话维系表面和谐,渐渐地大家开始觉得这个吉书记不带官架子,说话实在,村里老少都乐意跟他絮叨两句:东家牛羊卖了个好价钱,西家媳妇孝敬公婆受了表彰……一来二去,正是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方式,让达•吉干第一时间掌握了村情民意:全村393户,共1240人,由汉、回、蒙、藏等9个民族组成,耕地面积8358亩,其中旱地5158亩,人均年收入1.3万元……这些信息倒背如流的同时,也让达•吉干从中读出这个52%贫困人口的自治区重点贫困村之难:百姓收入低、村“两委”战斗力薄弱、产业过于单一……
  “吉书记,我们要上访!”熟识后,老人罗吉江怒气冲冲地找到工作队:自己的15亩旱地被同村人侵占,多年索要并去乡里上访无果,这次准备到县里讨说法!类似这种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事件有十余起,牵扯面积几百亩,关系到上百户人家的生计问题。
  矛盾调解刻不容缓,当务之急先安抚好村民情绪。达•吉干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村委会、村民大会,通过土地测绘图、征询老干部了解详情:生产队当年划分为六个小组,按人口对5158亩旱地进行划分后,罗吉江、李先贵等村民没能力种植,富裕点的村民便自种慢慢将地占为己有……
  访村里、跑乡上、去县里。达•吉干理出了工作思路:从制度和政策入手,加大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立项,同时结合农村“三资”开展清理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地界不清、使用不明的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3358亩划分为村民口粮地,1800亩地划分为村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农民股份经济模式由村“两委”牵头、村合作社集体经营,按照700元/亩的价格承包出去。曾经多吃多占的富裕户,该还给村民的还,该退给集体的退,成功为罗吉江、李先贵在内的36户村民“平反”,兑现了土地流转费。
  “沉积了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吉书记给解决了,他真正是我们村的一份子和知心人!”村民的切身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收入增加,民心稳定,所有人心服口服,自此绝了再上访的念头。
  布局,定向帮扶顺民意
  达•吉干眼里,没有与扶贫无关的人,也没有与扶贫无关的事,因此他的工作队在全村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达•吉干顺势设置了工作室和群众议事屋,成立了“枫桥式工作队”,制定出科蒙乡团结村践行新疆特色“枫桥经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流程图,不断解锁“枫桥经验”新模式,绘就税收治理新“枫”景。
  村民刘玉花家境苦寒,孩子王慧敏读书压力大,他便介绍教育扶贫措施,帮其申领教育补助雨露计划3000元;谢维智家中杂物乱堆乱放,他就实施环境整治树立环保意识,带领其收家治家,改善卫生,发展为庭院经济示范户;李金祥家中看病开销大,他就普及健康扶贫政策,申办医疗救助,甚至发动大家为其捐款捐物;依斯哈和马何梅家中有病有残,他就宣传民政扶贫政策,帮助申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补贴和临时救助;巴特江家中无力发展产业经济,他就助力申请扶贫小额信贷项目……
  几年时间,达•吉干带领的枫桥式工作队共处理“枫桥经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事件30余起,出村、出乡或出县的上访率为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升级,脱贫扶志促民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的八年多时间,达•吉干这个意识越来越强烈:扶贫必须先扶志,让“输血”变为“造血”,选准行业精准施策,整体脱贫才能真正底气足,“枫桥经验”才能真正落地生根、造福于民。
  刚来团结村时,达•吉干通过摸排发现这个村有农机底子,长年在外务工开大马力机器的村民不在少数,农机有20多台。李增东就是其中一位,凭借一技之长在村里也算富裕户,但全家每年收入不足五万元,家里的两个娃娃也照顾不上。
  “你会开会修会保养会经营,在外单打独斗给别人当‘马仔’,不如回村咱们形成合力做项目。”入户走访、开会约谈,一番真诚沟通下来,让李增东这些农机手心动不已。
  村民有意向,达•吉干就有干劲四处协调各部门、金融机构和乡镇,宣传金融扶贫政策,联系村民解决商业贷款、联系农机经销商办理按揭贷款、助力脱贫户办理金融扶持贴息贷款。2020年,发展农机项目获乡、村一致通过,达•吉干又忙着编制方案、联系资金、招募农机手及管理人员、联系农机服务业务……100多台农机陆续开进了团结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已连续六年举办了“农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和表彰仪式。出门外包“探路”成功,村里的青年纷纷返乡申请加入,农机队伍壮大至110多人,足迹踏遍喀什、伊犁河谷、昌吉、博乐、塔城、阿克苏、阿勒泰等地,仅这一个项目团结村每年增收近800万元。
  “现在我自己当老板,还评上了青壮年党员致富能手,年收入六位数很轻松,钱能挣家也能顾上,书记说了要带我们打造‘农机服务第一村’!”说起前行路,现担任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李增东信心满满。
  和他同样有信心的达•吉干,更是早早规划起了村里的未来:2022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10个工程共投入7680万元,2023年兴建起有机肥加工厂、养牛场等,重点做好巩固提升,人均年收入预计能达到2.1万元,脱贫人口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此外还要鼓励回乡就业、就近就业,甚至要做到家门口就业,无闲置人员……
  心静思远一心为民,弘毅笃行决战扶贫。“干得多,说得少。”“工作中从不抱怨,总是吃苦在前。”村民和同事们时常竖起的大拇指,就是对他和枫桥工作队倾心付出的最好见证。
  提及这恰如其分的赞誉,不善言辞的达•吉干总是淡然一笑:“我是党员,个人成绩暂放一边,打造税务新‘枫’景,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税收治理中一路生花的中国税务精神必须时刻传递。”

文档附件